前不久,家住王鲍镇建群村的徐洪芬老人获评第七届“全国健康老人”,为我市首例。虽然,老人年已98岁,但她依然耳不聋,眼不花,讲话思路清晰,日常生活基本自理,一般人都说她不过80多岁。近日,记者来到老人家中,见到了这位精神矍铄的健康老人。在与老人及其家人的闲聊中,我们慢慢走进了这位健康老人的生活。
一生勤劳83岁还养蚕
“姆妈,不要剥了,有记者来采访你。”来到徐洪芬老人家里时,老人正在剥毛豆,儿子王思凡提醒后,老人才放下手里的活,跟记者热情地握手。王思凡笑着跟记者说道:“我姆妈就是手里不愿空闲,这么大年纪了,还要抢着做家务。”
儿女们怕老人干活累着,老人却不以为然:“干活也是在锻炼身体,不活动活动反而要生病。”儿子告诉记者,母亲很爱劳动,83岁那年还在养蚕,劝都劝不住。“我姆妈一生都是那么勤劳,在我们还小的时候,就见母亲整日地下田劳作,晚上回来后还替人家做针线活,补贴家用。解放前,家里还曾遭遇两次战火,房子被‘东洋人’和‘国民党’烧掉过,每次家里都因此变得一无所有。但天灾人祸过后,姆妈却总是凭着她的勤劳苦干,让我们的家再次过得滋润起来。”说起母亲的勤劳,儿女们都很自豪。
生活规律犹如“时刻表”
“啪、啪……”如果在早上5:30~6:00左右到徐洪芬老人家,就一定会看到徐洪芬和儿子在院子里或是屋子里做“拍手操”,老人还不停地和儿子比谁拍得更响。王思凡告诉记者,母亲的生活一直很有规律,早上5:30准时起床,到院子里做“拍手操”半小时。6:00点喝上一碗自家磨的豆浆,之后就是敲敲背、磨磨脚,8:00吃早饭,8:30左右睡觉,10:30起床看电视,11:30吃中饭,饭后出去串门……“你看就像‘时刻表’一样,所以我一直觉得我姆妈的健朗与她生活具有规律有关。”王思凡笑着说。
“……55、56、57、58……”看着儿子和记者聊得起劲,老人一个人坐在藤椅里数起数来。“老人家,干吗呢?”记者和她攀谈起来。“我在数数,练脑子呢,年纪大的人一定要经常动脑子,不然会犯老年痴呆。”老人一本正经地说。“姆妈,水烧好了,现在就洗澡吗?”已是下午4点,儿子提醒老人每天洗澡的时间到了。老人笑着起身往内屋走去。“每天她都坚持自己动手洗澡,从不间断。5点吃晚饭,晚上7点,我姆妈就会准时睡觉。”王思凡告诉记者。
豁达开朗爱记别人的好
和老人交谈中,记者发现,老人的记忆力特别好,很久以前的事她都记得,不过,她记得的全是别人对她的好。
“小咯辰光,我在一个女校的校长家里帮忙做些针线活。女校校长是一个开明的女士,坚决抵制裹足。在女校长的影响下,我最终没有裹足。”说到脚的时候,老人特意脱掉鞋子给大家看,嘴里还不停感谢着女校长:“多亏了她,我才能有一双健康的脚。女校长还教了我许多锻炼身体的方法,这‘拍手操’就是从她那里学来的。我特别感谢她。”交谈中,老人述说了一长串别人对她的好……最后,老人笑着说自己晚年的生活很幸福,主要还是儿女孝顺,也要感谢他们。
临道别时,记者看着坐在椅子上的徐洪芬老人,手捧红彤彤的“全国健康老人”证书,笑容甜美,真像一株百岁的老梅,在人生的沃土中,绽放得煞有韵味。 本报记者 丁路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