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时间:2009-05-21 A+   A- 举报

——记启东市首届道德模范郭建兵    

5月19日傍晚,记者来到近海镇塘芦港,只见港口停满了渔船,郭建兵正忙着把网具放进船舱,黝黑的脸上溢满了笑容。

“最近是小汛,鱼不多,今天就换了两张渔网。”郭建兵告诉记者,整个塘芦港的个体渔民都是划分区域进行近海作业。他的船一共有80张网,每天出海除了打鱼,就是把破的渔网换一下。

“我们3个人合股弄了一条船,每天早上三四点就得出海。”郭建兵用力地扯了扯手中的绳子,告诉记者,自己那条20多万元的船早在几年前就沉在了海底。提起数年前海上救人的事情,郭建兵满不在乎地说,“这不算啥,当时那种危急情况下,换了谁都会不顾一切去救人的。”“如今科技发展了,天气预报准确率大大提高,渔民的安全意识也增强了,很少发生危急情况。但是如果别人有危险,我还是会第一个冲过去救人。”郭建兵的话掷地有声。

■事迹简介

郭建兵,男,45岁,中共党员,近海镇合兴圩村个体渔船主。

2007年10月6日晚7时,郭建兵接到塘芦港渔政站电话:15149号船主顾卫东驾船出海未归,请求支援!此时海上正刮着9级大风,郭建兵二话没说,骑着摩托车赶到港口。由于船正在整修,照明系统还没修好,怕耽误营救时间,郭建兵借了矿灯、应急灯就出了海。顶着高达10级的风浪,郭建兵奋力在海中搜寻,终于在两个小时后发现了15149号船,把受困人员救上船。第二天,郭建兵又带人回到海上,把15149号船拖回码头。

10多年来,郭建兵先后5次从风浪中救回近20人,挽回损失数百万元,在2002年的一次救援中,自己一艘价值20多万元的新船被迫抛弃,沉入海底。尽管蒙受巨大损失,郭建兵却从不向被救者要一分钱的报酬。

■获奖感言

咱们撑船人讲义气,别人有困难,就要全力以赴去帮忙。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周围像我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本报记者  戴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