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启东市首届道德模范茅建纲
5月15日上午7时多,记者见到茅建纲时,他正在田里除草。“您年纪这么大,又有退休工资,应该享享清福了,为何要那样辛劳呢?”面对记者的不解,茅建纲笑呵呵地说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劳动很容易滋生惰性。”
跟随茅建纲走进他居住的平房内,挂在墙壁上的几本记事本吸引了记者。“我把平时做的大小好事记录下来,对照一年200件好事的目标,看看还有多少差距。”“今年您记录了多少件?”“129件。照个趋势发展下去,应该能超额完成任务了。”
“天气预报说今晚要下雨了,我得去看看何志英,天气一有变化,他的腰又要疼了。”何志英是位“空巢”老人,患有严重的腰肌劳损,几个子女都不在身边。平日里,晒被、购物等,都由茅建纲代劳。
来到何志英家,茅建纲打来一瓶热水,用热毛巾擦拭何志英的后背。“用热毛巾擦过后,膏药就更有效果了。”茅建纲熟练地把膏药贴好。见何志英家中柴草不多了,茅建纲又赶忙从外头抱了一堆柴草,放在灶膛后(见图)。何志英说:“多亏了建纲照顾,我的生活少了后顾之忧。”
■事迹简介
茅建纲,男,83岁,中共党员,市教育局退休干部。
“为民无小事,不管大好事、小好事、轻松事、苦差事,只要力所能及,民众有益,就干。”据不完全统计,退休20多年来,茅建纲共为民做好事5000多件。
在北新镇建西村,村民们把茅建纲叫做“老娘舅”。村里哪里遇上问题了,哪里闹上了矛盾,茅建纲就主动上门调解。20多年来,他几乎走遍村里的每一个角落,化解各类社会矛盾200多起,平息了多起重大“战火”。
为了方便周边群众,茅建纲把多年来积累的数以百万字计的医保资料,装订成册,做好索引,方便村民查阅。同时,自己掏钱买了血压计,免费为村民测量血压。对身患重病、子女不孝、遭遇丧偶打击的老人,茅建纲主动上门帮助,他前后共服侍过八位老人,让那些老人体验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平时,茅建纲生活十分节约,但他从不错过任何一次捐款,贫困的村民、失学的孩子、受灾的同胞,茅建纲掏钱的时候毫不犹豫。近年来,他累计捐款8000多元。
■获奖感言
小贡献却获得了大荣誉。我要把荣誉作为一种鞭策,继续坚持一年做200件好事,尽自己所能,为社会作一些贡献。 本报记者 蔡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