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亲邮递员”
时间:2009-05-14 A+   A- 举报

在吕四港镇,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是传邮的信使,又是仁爱的天使。从一名职工到整个支局,从一条邮路到整个村镇,当地困难群众从内心深处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世上最亲邮递员”

一句嘱托,他照顾了老人15年

“小张,菜园村6组有个叫袁娟侯的老人,命太苦了,我放心不下,以后麻烦你替我多照顾啊。”1990年,吕四邮政支局对邮递员投递线路进行调整,老邮递员彭国华对即将接替自己工作的小伙子张平嘱咐道。谁也没想到,他的这一句嘱托,让张平悄悄照顾了非亲非故的老人15年。

从1990年秋起,袁娟侯老人家里时常会出现一个小伙子勤快的身影,送米送油、晾衣晒被、担水扫地,还经常说个笑话逗老人开心。老人也越来越喜欢这个朴实善良的小伙子。到了送信旺季,张平隔了两三天没来,她会眼巴巴地望着村口,一看到张平的身影,老人家立马高兴得像个孩子。

1999年冬天的一天,雨雪交加,张平照例来到老人家中,发现老人哮喘病发作躺在床上。见小张来了,她像抓住救命稻草似的指指桌上的药。张平立刻给老人拿药,又给老人烧好开水,把药服下。当他得知老人的药吃完了,二话不说就冲到雨中。大风卷着雨雪打在他脸上直觉生疼,眼睛都难以睁开。那时候村里还是泥路,一到下雨天自行车根本无法行进,张平就这样步行到镇上买好药给老人送去。回来时已将近晚上8点,见到全身湿透还未吃饭的张平,饱经风霜的老人不禁老泪纵横:“这可比亲儿子还亲啊!”

2005年,95岁的袁娟侯老人安详离世。去世前,老人一直拉着张平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一条邮路,三个人的爱心接力

5月9日,邮递员陈军再次来到念一总村残疾人潘志良家中,给他送去了健胃药。“老潘,有事记得给我打电话!”每次,陈军都这样叮嘱他。11年前,潘志良原以为自己这辈子算是完了,肢体残疾瘫痪在床,与八旬老母相依为命。然而,三个邮递员的出现改变了他的生活。

那年春天,老邮递员王永根投递时目睹了潘家母子的困境,决定帮帮他们。于是,在吕四邮政支局通往念一总村的乡邮路上,人们常常发现老王自行车上夹带着蔬菜、米、油等物品往潘志良家赶。稍有空闲,老王还会亲自为潘家母子烧菜做饭,帮着料理家务,给潘志良洗澡,陪潘志良聊天。2003年,王永根快退休时,支局让年轻的陈军跟班学习。徒弟在掌握师傅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耳濡目染了师傅的仁爱与善举。王永根退休时,知道师傅放心不下这对母子,陈军对师傅说:“你放心,我会接替你,尽我所能照顾潘家!”接过师傅的爱心接力棒,从此陈军挑起了照料潘家母子的担子。

没过多久,陈军的工作有了调动,另一名邮递员王益鹏接替了他的工作。看着苦命的潘家母子,陈军实在放心不下。这时,王益鹏也向陈军表示,今后他会继续照顾潘家。虽然陈军分配到别的邮线,但工作之余,他还是常常与王益鹏一起来到潘家。 两人从不多的工资中每人每月拿出50元,贴补潘家家用;天热了,两人凑钱把电扇送到潘志良床头;潘家屋内要铺水泥地面,两人自告奋勇成了义工……这份爱心接力持续到现在,如今陈军和王益鹏成了潘志良最信赖的依靠。

后记:

2004年7月底,心存感激却无以为报的潘志良悄悄向残联、邮政等部门反映了三位邮递员的爱心善举。邮路上的爱心故事一一浮出水面。随后,顾健、方广瑾等越来越多的邮递员将他们的关爱播撒在乡间邮路上。

在吕四邮政支局,记者看到了一份清单,上面详细记载着每个邮递员帮扶对象的情况。从今年开始,吕四邮政支局倡导每个邮递员在投递邮路上帮扶一位孤寡老人。如今,几个人自发的爱心行为变成了有组织的集体行为。一个个邮递员用真爱、真心、真情,温暖着孤寡老人的心,与老人们结下了深情厚谊。“爱心邮路”上的故事说不完,相信他们的爱心故事还将不断上演……       本报记者  包铃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