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近海镇杨香圃村的沈也如,从20多岁起就开始走乡跑埭帮人弹被褥,这一干就是几十年,转眼已到了花甲之年。
记者第一次上门去拜访的时候,很不凑巧适逢雨天。还好第二次去的时候阳光灿烂。沈也如告诉记者,雨天的时候是千万不能开工的。因为空气潮湿,制作出来的被絮吸收了空气中的水气,变得沉重而不蓬松,久而久之就会结成硬块,还有可能腐烂。这样的被子可用不了几年,冬天的时候硬邦邦的还不保暖。所以弹被絮一定要选在阳光大好的晴天。
“被子是随身之物,原料一定得选用最好的絮。事先得晒得干燥蓬松,然后要把所有棉花碎叶、棉籽和其他杂质挑选干净。这样弹出来的被絮才更轻软。”和记者聊起弹被子时,平时不善言辞的老沈一下子变得健谈起来。几年前老沈带了几个小徒弟,如今他们的水平都称得上炉火纯青。但尽管如此,从原料的选择到整理,老沈还是坚持自己亲自来做。“这一工序最关键,其余的现在已经用不着我动手了。”老沈认真地说。
弹棉花的工具很独特,最神奇的是当属“弹花弓”,长短由个人爱好而决定,弓上绑着弦。只见老沈的两个年轻徒弟背着各自的“弹花弓”,弓着取适量的棉花,然后不停地用榔头敲击弦,在 “嘭嘭嘭”声中,弦上的棉花团就像魔术一样地飞舞着……
“得花很大的力气去敲击弓上的弦,这样来来回回约个把钟头,这些棉花才会被压成一条服服帖帖的被絮,棉花拼成方片后还得拉线,接着还要用 ‘捏盘’抚平被絮。”手拿一个状如锅盖的家什,沈也如介绍说,“只有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重复压、捏,才能弹出上好的被褥。”
“干这活灰尘重,对身体不好,所以从事的人越来越少了。”沈也如告诉记者,他一开始进入这个行业是没办法,只为了养家糊口。谁知道干了几十年,倒做出感情来了。“现在说什么也不舍得轻易放弃。”沈也如笑着说,几年前,他不顾儿女的反对,在陈杨村租了一间屋,开始带徒弟,开了这个弹被絮加工场。
谈话间,又有一位顾客登门。老沈表示前面排队的人太多了,得放到下星期才能弹到,来人竟一口答应了。“老沈弹出来的被褥均匀扎实,不结团。另外他的收费也比一般的人要低,所以我宁愿排队等。”那位顾客笑着解释说。 本报记者 袁荣荣
弹棉花虽然费力但也是个精细活(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