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花板“扦”出新市场
时间:2009-04-08 A+   A- 举报

提起“扦花板”,老一辈启东人一定会有印象。原先家里用的套帐床上,床头、床沿都会有很多精美的刻花,简单一点的是花草,稍复杂点的就会刻上龙凤等象征吉祥的图案。如今家家户户都用上新式的“席梦思床”或是不锈钢等金属制成的“工艺床”,“扦花板”似乎已成为过去的记忆了,然而,在陈耀忠的家具加工场,各式花板依然在“争奇斗艳”。

陈耀忠扦花板

今年56岁的陈耀忠是如今启东为数不多的“扦花板”师傅之一。

3月31日下午,记者前往位于江海中路的陈师傅店里采访时,他正耐心地雕着一块床头板。 “可别小看了这门手艺,完成一件‘扦花板’作品,是很费时费神的,从选料、设计、做胚、打磨,到最后的上色,一道道工序一个都不能少,要耗上近两个月才能完成。”陈师傅自豪地说。

陈耀忠的手艺是祖传的,他的伯父就是以前和合一带远近闻名的“扦花板”师傅。19岁那年,在伯父的鼓励下,喜欢画画写写的陈耀忠正式入了“扦花板”这一行。在伯父的严厉教导下,浮雕、镂雕、立体雕、深雕……很快,他就掌握了“扦花板”所有基本功。闲时他还能别出心裁地设计一些新的花样来。不用说,他的名气很快就超过了他伯父。

转眼到了90年代,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进入人们的视野,年轻人不喜欢再用老式的家具了,“扦花板”的活越来越少。“印象中,和我差不多时间出道的人,绝大多数都已经改行了,整个汇龙镇真正会这门手艺的人不超过5个。”说这话时,陈师傅显得很是遗憾,“我前前后后一共带过10来个徒弟,不是学艺不精就是半途而废。‘扦花板’是慢工出细活,现代生活节奏快,现在的年轻人似乎定不下心来。说实话,我一直担心我的手艺后继乏人。”

“我从小就爱上这门手艺,怎么舍得丢下它去干别的呢?”尽管陈师傅的“扦花板”生意再也回复不到往日的“盛景”,但执著的陈师傅还是与时俱进,让他的手艺有了个绝好的安身之处。“现在很多人家家具、窗棂上都不时兴‘扦花板’了,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红木家具日渐走俏,‘松鹤延年’、‘龙凤呈祥’……我的祖传手艺与浑身透着传统的红木家具一经组合,不用说,真的是珠联璧合、更增风采。”陈耀忠不无得意地告诉记者,10年前,他创办了红木家具加工场,并在市区开了红木家具专卖店。“顾客们都非常喜欢我做的家具,生意十分红火。闲下来的时候,我也经常做些工艺品,等过些年没人会‘扦花板’手艺了,说不定我现在做的还能成文物呢。”陈师傅乐呵呵地说。             本报记者  王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