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年一捧种子“燎原”成片雪菜园,到如今带领多位经纪人“撬”出一个年销售量1500万公斤的咸菜大市场,寅阳镇东清河村高汉忠将咸菜买卖做成惠及千百农家的甜蜜事业。
十多年前,高汉忠伺弄2亩多大棚蔬菜,年收入四五千元。1996年,在上海开咸菜门市的妹妹告诉他种雪菜收入更好时,高汉忠动了心。那年秋天,老高花150元从浙江买来了250克雪菜种,拆掉大棚种了3亩。开春,在人们的疑虑中,他的春雪菜亩产超出5000公斤,腌成咸菜卖到上海,亩收入2000多元。秋雪菜收入同样可观。眼见为实,众邻居跟老高种起了雪菜。他一不做二不休,第二年起干脆当起了种、腌、销一条龙的咸菜经纪人。
种一亩雪菜,不费太多精力就有三四千元年收入。短短三四年,村里雪菜面积就如滚雪球般扩大到了二三百亩。面对纷至沓来的客户,高汉忠借鉴外地经验,改变传统的大水缸、水泥池腌制咸菜方式,尝试在田头开挖土坑腌制咸菜,结果大获成功。田头收菜、腌菜、封存、销售,农户们种上了“懒”雪菜,高汉忠则省却了一大笔运输、加工、占地和房屋建设成本。无形中,东清河村咸菜具备了更大的竞争力。
雪菜产、加、销规模不断扩张,靠高汉忠一个人的力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在高汉忠的帮带下,姚裕飞、高洪亮、施正兴、杨卫兵等一批咸菜经纪人先后上路并带出了更多种植户,东清河村的咸菜市场因此从上海延伸到了苏州、南通、常州、泰州等城市。到2005年时,村里雪菜面积超过了1200亩,年销咸菜突破了千万公斤大关,其中高汉忠占比为三分之一。
从咸菜里嚼出了甜滋味,高汉忠停不下创业的脚步。这些年里,他通过调节食盐的配比、菜池的密封和咸菜出池时间,将咸菜腌成了客户叫好的“金牌咸菜”。他通过无偿向农户提供菜籽保证了雪菜的高产优质,通过客户串客户和经纪人抱团的方法不断拓展出更大市场,也保证了咸菜质量未出过一次纰漏。去年,全村雪菜面积创记录地超过1800亩,村民种菜总收入达到600多万元。在这过程中,高汉忠协助村里推广雪菜-青玉米-雪菜茬口,使菜民亩均收入又提高了1000多元。 本报记者 姜 斌
春雪菜收获季节,也是高汉忠忙碌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