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父爱
时间:2009-02-26 A+   A- 举报

连绵不断的春雨,让终日病卧床榻的高汉兴更觉惆怅,直到73岁的高锦文出现在跟前,黯淡的眼神旋即有了光彩。“孩子,怎么样了?”“伯伯,您还好么?”一张口,两人几乎同时问着对方,一股浓浓的亲情立即感染了周边所有人(如图)。服侍高汉兴的三姐激动了起来,抹着眼泪说:“伯伯,汉兴真是多亏了您啊。”近日发生在陈黄秀珍医院的这一幕,让人感受到高锦文与高汉兴之间有着不同一般的感情。事实上,两人只是一年前才相识的乡邻。

提起高汉兴,吕四港镇培根村村民既同情又敬佩。23年前,年仅19岁的高汉兴在南京一建筑工地上做工时被空中一辆翻斗车砸中,导致高位截瘫。一个活力十足的壮小伙转眼就成了“废人”,让双亲痛不欲生。在照顾儿子一年多后,父母亲相继离世。高汉兴于是轮流在几个哥哥姐姐家生活。时间一长,感觉自己给别人家庭带去诸多不便与麻烦,明理而自尊的高汉兴就回到父母留下的房子里独自生活。村里一位好心的螺丝厂厂长同情他的遭遇,让他拣废螺丝挣工钱,周边村民也都领了活聚到他家一起做,给他寂静的世界增添了些许热闹。高汉兴用他的双手支撑着自己的生活,上街买菜,做饭,换药,处理大小便……从不向人叫过一声苦,但对给予帮助的人,他都一一记在心里。去年年后的一天,邻组的高锦文从别人口中听说了高汉兴的坎坷与坚强。

“我也是一个人生活,让我来照顾你吧。”看着一丝不苟拣着螺丝的高汉兴,这位曾经参加过百团大战的老干部被深深打动了,当即表态。从此,高汉兴的身边就多了一位慈爱的长辈。老伴早已去世,儿女都在外地工作,高锦文原本一个人在村里过着悠闲的退休生活,照顾高汉兴让他感觉日子变得充实起来。由于去年年前腿部摔伤,高锦文不能骑自行车,每天清早,步行10分钟至高汉兴家,帮他洗洗晒晒,收拾清扫。给高汉兴做好中饭后,他自己回家吃饭,稍稍处理一下家务后又过来陪高汉兴。无论汉兴的亲属怎么说,高锦文还是“执拗”地坚决不收任何“辛苦钱”。

冬天,知道高汉兴要睡个懒觉,高锦文就从小店买来方便面,好让汉兴醒来后当早饭。为让汉兴的双臂“长力气”,他会给汉兴买他自己平常都不舍得吃的虾和猪肉。 见长相英俊的汉兴看电视时尚节目时流露出羡慕的眼神,他就给汉兴买上一件时新衣裳。有一回无意中听说汉兴曾经在半夜里起床摔下后无法上床的事,高锦文就又多了一份担心。天气转暖后,有时晚上睡不着,他就悄悄过来听听声响,见汉兴打起了呼噜才回家安心睡觉。

这份真挚的人间关爱让高汉兴感受到生活的阳光,他的人生不再孤单。更让他敬佩和愉快的是,高锦文擅长做思想工作,心里有什么烦心事一说出来都能被他化解。细心的高锦文也发现,汉兴十分懂事而要强,从来不评述亲人间的家长里短,也从来不愿使用高锦文可以报销的药品。平时换药或大小便什么的,都不愿让高锦文伸手帮忙。两人相互尊重,十分亲密。每每看到高锦文推着轮椅带高汉兴出去散心,村民们都笑着说:“看,真像是一对亲父子啊!”

今年过年时,高汉兴身上的褥疮发炎,持续高烧,住进了陈黄秀珍医院。路途遥远,节俭的高锦文步行3小时赶去看他,汉兴噙着眼泪,“发狠”说:“你要再走路,就别来了。这个车费我出。”高锦文告诉汉兴:“孩子,我当然要来的,没有你‘陪’着我,我晚上睡不着啊。”        本报记者  陆玲琳   通讯员 范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