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痴”夫妻
时间:2009-02-12 A+   A- 举报

因周庄那边的阿珍老板催得急,还未及在家里过上元宵节,鲍布根和单玉仙夫妇就又匆匆整理行囊,赶去那边的戏班子。这已是夫妇俩一同外出唱戏的第11个年头了。

当年鲍布根夫妇在启东可是小有名气的角,一个是锡剧团的台柱子,一个是越剧团的知名花旦。两人年少时有着同样不幸的境遇。出生于无锡市区的鲍布根因家庭无力抚养从小被送到乡下,天生一副好嗓子的他后被启东锡剧团吸纳。而家境贫穷的单玉仙也是在启东越剧团赴沪招演员时被剧团看中的。两名外地青年勤学苦练,成了启东艺坛上两朵奇葩。相似的背景,相同的追求,让两人走到了一起,在他们的第二故乡筑起了温馨的爱巢。

两位女儿的相继出生,给鲍布根曲声不断的家更添乐趣与热闹。然而时值戏曲开始遭受冷遇,剧团经营惨淡。为维持生活,单玉仙决定忍痛割爱,去服装厂上班,而鲍布根就在业余时间扎风筝卖。似乎,“老生”与“花旦”的日子与戏曲渐行渐远……“老鲍,出去唱戏吧!”  1998年春季的一天,锡剧团的老同事提出建议,让夫妻俩重拾起了那些为人熟悉的唱段。

在江南张家港、吴江、丹阳、常州等地的乡村,常有当地的老板请一些戏班子到村里唱戏,乐乡亲,也显示一下自身实力。鲍布根第一次上这样的戏台,就感受到了那种久违的亲切与热情。虽然是草台班子,不像剧团那样正规,唱的也都是自编的戏,但来自各地的戏曲演员凑在一起,配合十分默契。台下,都是些中老年戏迷。鲍布根的唱戏功底在戏迷们的大声喝彩声中得到了公认。让老鲍最感动的是,凡是他唱的“苦戏”,台下80%以上的观众会抹眼泪;唱的“笑戏”,台下也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观众笑出眼泪。鲍布根的名声很快就响起来了,一些戏班子老板纷纷打听他的电话约请他。

看到丈夫唱戏回来精神十足的样子,单玉仙可高兴了,当年54岁的她于是“老年改行”,跟丈夫学唱锡剧。本来就有着很好的戏曲功底,再加上日常的耳濡目染,单玉仙很快成了丈夫戏台上的好搭档。夫妻二人从此开始走上了“比翼双飞”的唱戏生涯。

一年当中,除去炎夏与寒冬那两三个月,夫妇俩辗转于江南各地的戏班子,每天唱一台戏约3个小时。每次因合作的演员不同,或安排的戏不同,鲍布根夫妇往往要临场发挥,台词都是边唱边编的,有时一人还演两个角色。演出是紧张而投入的,两人仿佛又回到年轻时代,在舞台上尽情挥洒,唱腔更是炉火纯青。戏曲夫妇档每到一处就成了那个戏班子的招牌。

这个新春,如往年一样,前来约请的电话又是好几个。鲍布根遵守年前对阿珍老板的承诺,过完年就去她那边唱戏。刚为父亲过完70岁寿辰的两个女儿都劝他们不要再奔波了,鲍布根和老伴相视一笑,“唱戏开心啊!”        本报记者  陆玲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