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郎朗四手联奏
时间:2009-02-03 A+   A- 举报

1月11日晚,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体育馆座无虚席,享誉全球的钢琴大师郎朗在这里奏响了绚丽乐章。高潮迭起的晚会接近尾声时,一袭白色礼服的一个男孩被请上舞台,与郎朗四手联奏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男孩弹奏的是主旋律部分,演奏十分投入而极富感染力,郎朗弹奏时右手抬得特别高,显得诙谐俏皮而兴致高昂。这首合奏曲把全场气氛再度引向高潮,郎朗只得加演一曲才得以谢幕。

这位同样成为演奏会焦点的男孩就是来自启东市第一实验小学四年级的蔡沁洋。日前,记者在本市钢琴指导老师黄盖的琴房采访到了这位名噪一时的9岁琴童。

    

学琴只为练“定性”

见到蔡沁洋的人,都会留下“有灵气”的印象。瘦瘦的身子顶着个大脑袋,大大的眼睛左顾右盼,一笑还会露出两颗可爱的大板牙。蔡沁洋说他当初学琴只为练“定性”。

一如机灵的外表,蔡沁洋从小就是个顽皮的孩子,特别喜欢和小朋友玩“打仗”游戏。爸爸是位忙碌的企业主,妈妈既帮着打理企业又要照顾家庭,就特别担心贪玩的儿子上小学后没“定性”念书。于是在沁洋上幼儿园中班时,妈妈就把他送到黄盖老师家中学钢琴,因为听说钢琴能锻炼孩子的定力和协调能力,妈妈希望孩子能练出“定性”,以后可以专心读书。

把一个好动的小屁股按在琴凳上1小时,对1个5周岁的男孩来说并不是件易事。但黄盖老师很快发现这是个特别好强的孩子,小小年纪居然懂得克制。每天放学后,他都会在妈妈的陪同下前来学琴。沁洋笑嘻嘻地告诉记者,其实那时他对几个单调的音符兴趣不大,只是为了1小时后的动画片,为了下次“还课”时能不挨老师的批评,他才坚持了这1小时。沁洋不无骄傲地说,事实证明,他其实很有“定性”。

练琴只是玩“打仗”

看蔡沁洋弹琴,总能感到一种震撼。小小的双手,敲击琴键特别灵活有劲,稚嫩的小脸,展现的是与曲调交融的情绪,整个人沉醉在琴声中,挥洒自如的身姿极富张力,叫人由衷叹服。沁洋说他投入的是指尖与琴键的“战斗”,每一次弹奏是很奇妙的体验。

沁洋所在的家庭是没有音乐元素的,所以他没有音乐方面的遗传因素。小时候只因生性活泼,喜欢唱唱跳跳,除此,根本没有任何与音乐结缘的机缘,直到他遇上了钢琴。沁洋喜欢听黄盖老师讲述每段曲子的背景,这有助于他在弹奏时将自己调整到与曲调合拍的情绪中。他喜欢弹奏节奏欢乐明快的曲子,那时他的眼前就浮现小时候与小伙伴们一同玩“打仗”游戏的快乐情景。聪明的他很快就发现了一个融入这类曲子的好方法,他把自己的手指看作“我方”,把音符视为“武器”,相对应的琴键就成了“敌方”,弹奏就成了他最喜爱玩的“打仗”游戏了。

沁洋说得轻松,但黄盖老师始终认为沁洋除了有弹琴的天赋外,靠的还是恒心与毅力。的确,在黄盖老师的耐心指导与严格要求下,沁洋是在汗水与泪水中不断取得进步的。幼儿园毕业的那个暑假,沁洋参加青岛青少年风采才艺大赛,就获得了幼儿组全国银奖;2006年,他在全国推新人比赛中获器乐类全国“十佳”;2007年,他参加“魅力之星”全国少儿风采大赛又获儿童组金奖;去年,他捧回了南通器乐独奏一等奖的奖杯。

联奏只需排一次

今年元旦的晚上,带着儿子专程去南通听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赵晓声钢琴课的爸爸接到了北京艺人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一个电话,询问他是否愿意让儿子与郎朗同台演出。专心经营的爸爸还一头雾水地问黄盖郎朗是谁,黄盖则大喜过望,有多少琴童能有这样的机会呢?

离演出的时间很短,对方要求合奏的《军队进行曲》又是沁洋从未弹过,并且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沁洋显然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上午上课,下午在学校特许下,在黄盖老师琴房一练就是六七个小时。6天下来,沁洋和黄盖都觉得心里有底了。1月11日下午,沁洋见到了郎朗,这位始终被人包围着的钢琴演奏家只和沁洋排练了一次,在节奏上指出了几个注意点,就说“OK”了。这反而让沁洋信心十足,上台时发挥得格外出色,让郎朗十分欢喜。在演奏会后的间歇,郎朗匆匆送上一套自传,拍着沁洋的肩膀说:“你要把钢琴弹下去。”

虽然备受瞩目,蔡沁洋却只想当那个平凡而快乐的“打仗”男孩。还是他的妈妈偷偷告诉记者,在去年暑假中,沁洋受邀参加了两部影片的演出。人小鬼大的沁洋还有个大心愿,在念好书的同时,希望能和“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同台演出。       本报记者  陆玲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