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司法考试过关难,要考出高分就更难。然而,我市司法考试状元朱卫萍的经历则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与女儿的约定
“3年前,女儿刚上初一。我也正好拿到了南京大学法律专业自考大专毕业文凭,情绪很高涨,就与女儿一起约定:3年后,女儿要考上启东中学,而我要通过司法考试。”朱卫萍告诉记者,自从有了和女儿的这个约定后,她的压力一下子变得很大,因为她首先要在两年内拿到法律专业自考本科毕业文凭,这样才有资格在第三年参加国家司法考试。
从此,每天晚饭过后,她都迅速钻入女儿的房间,和女儿一起学习到深夜。女儿笑着说:“母亲‘逼’着我用功学习。”一本本厚厚的笔记,记录了母女俩在那段日子里的艰辛与激情。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6月朱卫萍顺利拿到了南京大学法律专业自考本科毕业文凭。接着,女儿也把被启东中学录取的好消息带回了家。11月20日又传来一则好消息,朱卫萍司法考试的成绩整整高出合格分数线57分。现在她和女儿又有了新的约定:“我们约定在3年后,女儿要考上一所名牌大学,而我要在法律界做出些成绩来。”
对自己的承诺
“我从来没有忘记我对自己的承诺……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张雨生的歌声似乎又将朱卫萍带回了5年前的那个夜晚。5年前,朱卫萍下岗了,生活一下子失去了目标,日子过得浑浑噩噩。而那个晚上当她听到《我的未来不是梦》时,心情难以平静,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朱卫萍感慨道,“那时我才35岁,我告诫自己不能虚度年华,于是在那一个晚上我给了自己一个承诺。”朱卫萍决定自学法律,5年后参加司法考试。
一场漫长的战斗就此无声地开始了。5年里,她完成了专、本科的学业。5年里,家务、家事处理得井井有条。5年里,她还兼职着上海一家公司的法务部工作。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她笑着说:“其实完成这一切,并不像别人想象得那样要作出很大牺牲才能实现。我只是挤出了别人看电视、打牌、闲聊的时间念书就行了。”的确,如朱卫萍所言,她几乎用足了她所有的业余时间进行学习,但她感到的是一种充实,一种积极的生命状态。
夫妻俩的“共同语言”
“我选择学习法律,可以说是受了我丈夫的影响。我能一步步坚持下来,也离不开我丈夫的鼓励和支持。”朱卫萍说这话时幸福地看着坐在一旁的丈夫——邓介辉,南通江海明珠律师事务所的党支部书记。从事律师职业的丈夫在家中经常和妻子“以案说法”。不知不觉中,朱卫萍接触了很多专业名词,对法律专业也产生了兴趣,律师在潜移默化中也成了她向往的职业。
有了5年计划后,邓介辉和妻子讨论案例的时间变得更多了,一开始只是丈夫说案妻子听法,后来就变成两人为一个案例争论个半天。朱卫萍在日记里密密麻麻地记着5年里丈夫传授她的知识和带给她的感动。日记里这样写道:“一个个旁人听不懂的专业名词,却时常让我们会心一笑。这是我们俩的‘共同语言’。”
更令她感到欣喜的是,朱卫萍元旦起已经在丈夫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实习了,等实习期满后,朱卫萍就是一名正式的律师了,可以说他们现在已经是一对准律师夫妻了。 本报记者 丁路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