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七点不到,黄孝林便推着自己的蛋饼车来到长江中学对面的马路上,开始自己忙碌的一天。她是跟随丈夫打工才从老家安徽来到了启东。这一晃,她已经做了10年的蛋饼。
刚摆好摊,一群中学生过来要买蛋饼。黄孝林便开始熟练地捣鸡蛋摊面饼,涂上甜酱,撒上香菜榨菜,再加个糍饭团,不消几分钟,一个热气腾腾的蛋饼就成了。“你怎么也不问,就擅自往里加料啊?”面对记者的疑问,边上的男生倒笑起来,“我们这几个人的口味阿姨都记得一清二楚,所以不用说也成。”
黄孝林的固定顾客有很多。有每天七点半准时报到的上班一族,还有成群结队的中小学生,也有搬家后从南城区骑车半小时特地过来的社区居民。现在她每天早上都能“消耗”掉整整两篮子鸡蛋。“我对每个顾客的喜好都很熟悉,比如有些人不爱吃香菜和咸菜什么的,有些人爱多加个鸡蛋,我都记得很清楚。”黄孝林告诉记者,“其实做小吃重点在于用心,把给每一个顾客做的蛋饼都当成是给自己做,用心去做,这样就能做出好的味道来。”“都好几年了,每天清晨,我们就是喜欢上了闻着老黄的蛋饼香做运动。”一位刚做完早锻炼的老者跑过来笑着说。
别看现在的生意那么红火,一开始也是困难重重的。“开始时,纯粹是想补贴点家用,做的是安徽老家的葱油饼,可后来发现不怎么受欢迎,于是改做鸡蛋饼。但由于开始时煎的面饼太大,因此做出来的蛋饼总是乱七八糟“惨不忍睹”。说起自己怎么开始的“蛋饼事业”,原本沉默寡言的黄孝林表现得健谈起来。“我不相信自己连个简单的饼都弄不好……”倔强的黄孝林一下子跟自己较上了劲,每天晚上,等丈夫和孩子入睡以后,一个人把自己关在厨房间,不惜浪费面粉鸡蛋,一次又一次地反复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以后的日子里,黄孝林的蛋饼开始做得越来越顺手,色香味俱全。
那时,启东蛋饼摊挺多,竞争也非常激烈。黄孝林心想,一定要在口味和卫生上下功夫。她选择自制甜辣酱料,虽然麻烦了一点,但做出来的滋味很独特。细心的黄孝林每次出摊前,总是仔细消毒双手和清理锅子。“对面长江中学里的学生都爱来我这买早点,从没有人吃坏过肚子的。”她总是这么自豪地说。
“想和丈夫一起努力赚钱买套二手房,我们一家三口就可以定居启东了。“说到新年的目标,这个腼腆的中年女人露出少见的开朗笑容,“虽然现在房价不便宜,但我相信只要努力,梦想就会实现。” 本报记者 袁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