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出人生新乐章
时间:2008-12-19 A+   A- 举报

——记家纺加工业主陈璟    

12月17日,汇龙镇紫薇家纺加工场内,戴着口罩、帽子的陈璟和两个工人正忙碌着,弹花、包被、绗花、封口,不到15分钟,一条蓬松、柔软、均匀的棉被便在她们的手中“大功告成”。“现在什么都讲‘高科技’,弹被絮也不例外。”老板陈璟爽朗地说。

陈璟口中的“高科技”,是指加工场购置的那台高科技全自动弹花机。相对于传统的手工操作,没有了“噼噼啪啪”的噪声,没有了满屋子飞的絮花,而且能自动把棉絮中的垃圾分离出来,一次成型,效率高,更环保。陈璟说,这些都与她涉足这个行当前的美好想像一样。

今年58岁的陈璟当过老师,尝试做过许多小生意,是个闲不住的能干人。2007年11月,她在一加工点弹羊毛被时发现,那里环境差,飞絮呛得顾客不敢插足。而更让她失望的是,加工的被絮厚薄不均匀。有心的陈璟对启东市场作了调查,发现情况大抵如此。一朋友提供了山西有高科技全自动弹花机供应的信息,让陈璟眼前一亮。于是,她风尘仆仆赶到山西,经过考察,决定上马。年近花甲的她还在那儿当了一个多星期的“学生”。

今年3月8日,紫薇家纺加工场热热闹闹开张,陈璟招了两个工人,她既当老板又当工人。由于加工场租借原缫丝厂车间,位置较偏僻,开始时生意清淡。陈璟在做一些广告宣传的同时,更注重服务、质量和信用。她在墙上贴了对自己的“十点”要求,包括微笑多一点,嘴巴甜一点,效率高一点等。有时,顾客要货急,不管多晚,陈璟总是加班加点完成,不加收一分钱。有些顾客带来的包被絮的布尺寸不到位,陈璟会免费帮她们加宽接长。在加工过程中,陈璟还摸索出一个细节,在被絮和被套的4个角上分别装上纽襻,这样被子就更服帖,不走样。陈璟提供的被套价格比市场价便宜2成。她说,这些辅料主要是为方便顾客的。

点点滴滴的小细节,为陈璟赢得了好口碑,她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赶来加工棉絮的文汇新村的包建芳说,她已经在这里弹了几条被,质量确实不错。今天她就是介绍朋友过来的。

采访中,正在运行的电脑绗缝机出现断头现象,陈璟戴上老花眼镜,拆开机器修理。经她几分钟的拨弄,机器运转恢复正常。她说:“机器出故障是最令人头疼的,不过,这些小毛小病我都能搞定。”说话间,陈璟的脸上显示的是与她年龄不相符的干劲与活力。      ■本报记者  范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