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三千亩的“田老板”
时间:2008-12-15 A+   A- 举报

11月28日上午,崇明岛最东端一个名叫团结沙的千余亩水稻田里,两台联合收割机正将金黄色的稻浪变成一袋袋沉甸甸的稻谷。远处田埂上,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倚着轿车目睹这丰收景象,黝黑脸庞上露出了阳光般的笑脸。

他叫张爱华,是这片稻田的承包老板,是一名100公里外紧挨崇明岛的启东市启隆乡长江村的农村青年,他除了拥有眼下这千亩稻田,还在村内外经营着另外1700亩耕地。这不,虽然人在团结沙,他还得遥控村里的一帮农机手为他播种小麦。

31岁的张爱华如今可是启隆乡乃至整个启东市都赫赫有名的种田老板。而在此前,他已经是一个年吞吐万吨粮食的“启东市优秀农民经纪人”。当眼下不少年轻人对种地不感兴趣的时候,他却在3000亩土地上一展宏图。如此胆识与气魄,着实让人敬佩!

张爱华年纪轻轻,却已与土地打了9年交道。1999年,从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毕业不久的他被乡里安排到望江村担任村干部。村里的土地刚好从农场集体经营改为农户承包种植,但土地产出率太低,再加上年轻人大都进城务工,村里的千余亩耕地愣是无人愿包。无奈之下,身为村干部的张爱华作为政治任务揽下了350亩土地。

一熟小麦一熟豆,辛苦一年竟然无多收益。不少承包户再次对种地产生了动摇。但张爱华却从中看到了商机,这豆麦不值钱,除了市场因素,更多的是信息不灵让粮贩钻了空子拿了差价。于是,他一方面将别人无意耕种的土地揽到手里,另一方面筹划创办起了专事粮食和农资经营的“双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并实行了全机械化的耕种模式,手中1000多亩土地的规模效益立时明显起来。他麾下的双隆公司,更是以几何速度递增业务,每年贩销的稻、麦、豆,从几十吨攀升到几百吨、数千吨直至2007年的上万吨,贩销范围则从村里延伸到乡里再扩展到整个崇明岛。

成为了名扬一方的粮食老板,有人以为张爱华会转移种田的兴趣。谁知,去年秋天,一条信息激起了他更大的创业欲望。崇明团结沙有1300亩低产田对外招租。他前去一考察,发现增产的潜力巨大,便当即以65万元的年租金将其一口“吃”下,将种植模式由单季水稻为麦稻两季,辅之以科学耕种。到了今年秋收,张爱华一拍账,乖乖,小麦单产平均超过400公斤,水稻亩均产量达到475公斤,仅这1300亩土地,就为他创造了几十万元效益。在这同时,他在启隆乡新流转的600多亩土地同样有了好收成。如此一来,更加奠定了他作为启隆乡“最牛田老板”的基础。

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功,张爱华对下一步的发展有了新的定位,他要利用启隆乡和崇明岛的优质大豆资源,筹建一个绿色无公害的大豆粉生产项目。如此敢想敢作的奋斗经历和有板有眼的创业思路,让人们禁不住为这样一个走在成功之路上的青年农民叫好喝彩!           ■本报记者   姜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