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蔬菜经纪人王瑞金
海复镇北固村32岁的王瑞金与蔬菜打了10年交道。今年初,他流转了近40亩地种植蔬菜,获得了亩均1800左右的纯收入。而眼下,王瑞金又起劲地以每亩370元的租金,再向乡亲们流转80亩土地。“有了这120多亩菜地,我有信心把蔬菜贩销这盘棋下得更好更活!”12月2日,就在他的菜地里,王瑞金跟记者打开了话匣。
“只有形成土地的规模效应,农民种田致富才有可能。”王瑞鑫说,“十七届三中全会鼓励农民创业并从政策上解开了土地流转上的‘结’,中央吹来了政策东风,我们还不赶紧扬帆起航?”王瑞金政策的理解显得十分透彻。
像王瑞金这般心牵土地的年轻农民,在如今小手工业相当发达的海复镇实乃凤毛麟角了。1998年深秋,从上海打工回家的王瑞金发现,父亲卖给菜贩的番茄,每公斤单价仅1.2元,而同期上海真如蔬菜批发市场的价格却是2.4元。精明的王瑞金缠着父亲收购2000公斤番茄贩至上海,一下子赚了1200多元。尝到了甜头,王瑞金从此与菜结下了不解之缘,且贩销量年年递增。10年来,他虽然只贩销秋番茄、冬莴笋和青辣椒三样蔬菜,一年中也只忙碌秋冬两季的几十天时间,但他每年都会“轻笃笃”赚个七八万元,还带动了周边一批农户种菜致富。
贩销蔬菜前景看好,王瑞金近些年在购销旺季常常陷入了“吃不饱”境地。他琢磨着想建立自己的蔬菜基地,虽说村里有不少低产田和半抛荒田,可你要是打它的主意就千难万难了。2007年秋种时节,他费了好大的功夫才从邻近的垦牧村搞定了38亩菜地。丰收过后,他不免感慨:“要是有个好政策,让流转土地不再难,那该多好。”如今赶上了好时光,原本千难万难的土地流转通过镇村干部的努力工作,加上王瑞金“租金保证,务工增收,带动致富”的承诺,竟然变得一帆风顺。80亩耕地,只10多天时间就落实到位。王瑞金就这片土地算的一笔帐,很是让人心动,“加上原有的38亩,这118亩菜地,去除生产成本和每亩370元的租金,一年少说能够产生20万元的效益。”王瑞金再三强调,等来年事业更上一层楼,他要流转更多的土地,把他的蔬菜事业做得更大。 ■本报记者 姜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