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医39年,发表医学论文14篇,治愈患者无数;他痴迷诗歌创作,曾在期刊上发表百篇,今年他的诗集《江山名娇》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这位兼具医生与业余诗人两种身份的人,就是东海医院神经科主治医师郁忠尧。
“我少年时代便痴迷于诗,很有些癫狂的时刻。”郁忠尧回忆道。想当年在启东中学上学时他便痴迷于诗,日夜写诗并不断地投向校刊《东方报》,至今箱子里还保存着700多首当时的激情之作。
然而,世事弄人,一场政治风暴打破了他的诗人梦。1966年的一天,父亲突然把他叫到房内,严厉告诫他以后不准再写诗了。他非常不理解父亲的态度转变,与父亲一番争吵后摔门而去。但随后的日子里,他亲见几个诗友受到冲击,才明白父亲为何如此不讲情理。从此,他沉默了,连一直喜欢他的诗歌的好友来索诗,他也以“江郎才尽”之类的话搪塞过去。学校停课后不久,他又被父亲安排去学医。“即便去学医后,我在医生与诗人间还是挣扎了很久。”回忆起当年,郁忠尧有点无奈。
不过无奈之后,学医的他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很快地入门,很快地学成,很快地发表医学论文,1993年顺利地升任主治医师……医生的职业同样让他痴迷,让他癫狂。“我觉得医生与诗人一样需要激情,需要细腻的情感,需要不断的追寻……”郁忠尧对医生职业的特殊理解,让他的诗人气质一直延续了39年。
去年郁医师到了退休年龄,虽然继续在医院留用,但毕竟没有以前忙了。终于,他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放在诗词创作上。去年9月份,郁忠尧在张家界游玩时留下了一句“神游张家界,仙境在人间”,后来这句词成为张家界在央视上的宣传标语。今年3月份,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集《江山多娇》,书中很多歌唱山川风光、时代巨变的妙句佳篇让人惊叹。发表在《今日启东》副刊上的一首《折桂令·鼓浪屿》:“浪击蚀洞擂鼓,鹭翔长空,百鸟低歌。巍峨雕塑,金滩奇礁,豪馆丽墅。直登晃岩三千丈,俯瞰厦门美如图。菽庄花园,翠绕香迷,海藏山补。”犹如行云流水,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看似信手拈来,无不见其修养和境界。
郁医师还有一颗赤子之心,在得知四川抗震小英雄的事迹后,即兴创作一首《临江仙·灾区少年英雄》,“奋不顾身救同窗,地动楼摇不慌。少孟昼夜翻山苦,绘成生命图,拯乡亲难忘。废墟堆里书声琅,‘团结就是力量’,瓦砾下一曲齐唱。不屈的脊梁,民族的希望。”诗情浓烈,撼人心魂。
现在的郁先生,仿佛又进入了当年的癫狂状态,日夜写诗。我们可以预想他正在不断抵达的诗意妙境…… ■本报记者 丁路健(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