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吕四晚晴歌舞协会担纲人王金美
国庆节前夕,记者走进吕四镇悦来巷一处普通的宅院。暖暖的阳光洒在不大的院落,桂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年过八旬的王金美老人坐在矮凳上,戴着老花眼镜,翻着厚厚的《舞蹈创编法》。晚晴歌舞协会要去市里参加老年人艺术节文艺汇演,她特意编排了舞蹈《渔港欢浪》《小康天堂》。“再翻一翻书,看看能不能找点灵感!”王金美笑着对记者说道。
与老年歌舞的结缘,还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次,王金美的启蒙老师彭豪带了一支中老年迪斯科歌舞队来吕四献艺。他们活力四射、新颖独特的舞步深深吸引了王金美,“我们也可以拉一支歌舞队呀!”在彭老师的帮助下,由王金美担纲的晚晴歌舞队成立了。凭着在文工团、越剧团表演的扎实功底,凭着对老年歌舞的满腔热情,王金美和她的歌舞队在当年市文艺汇演中夺得一等奖。载誉归来的歌舞队吸引了吕四港镇越来越多老年人。从起初的7人到现在的60人,从刚开始的晚晴歌舞队到如今正式注册的晚晴歌舞协会,从老年迪斯科到而今的双联响腰鼓、扇子舞、太极剑等,王金美见证了晚晴成长的风雨历程。
“她对歌舞非常执著,把协会当成自己的事业!”老伴张墨池笑着说道。每天天蒙蒙亮,王金美就推着自制的小推车把音响等推到公园里。录音机脏了,王金美会里里外外擦个遍;磁带坏了,王金美会第一时间让儿子买新的。十几年来,王金美都记不清换了几台录音机,坏了几盘录音带。“我们的经费很少,很多时候要自掏腰包。为让大家开心,我掏再多也应该!”每次表演,王金美除自费帮会员准备演出服外,还精心准备道具。
多年来,王金美培养出了许多歌舞协会的骨干。说起这些,王金美如数家珍,“现在的会长罗菊英悟性高,跳得棒!教新学员跳舞也有耐心。蔡素华、林明珠等都跳得很不错!”刚开始,王金美手把手地教。后来,王金美带大家跟着碟片学。会员们很快都学会了基本舞蹈动作。协会还经常请外地的歌舞队交流。现在歌舞协会平均每年参加省市演出约10场,足迹遍及上海、南京、南通等地,获得多项荣誉。
“老年歌舞要与时俱进。前一阵编排《红月亮》,我就紧紧抓住了抗震赈灾这一主题。最近编排的《爱的奉献》主要是紧扣大港开发的。桥港时代的到来也需要我们老年人的努力呀!”谈及这些,王金美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现在我年纪大了,可能出去参加活动的次数没以前多了,但我的心永远和会员们在一起,我愿意做好顾问工作,为我们镇的老年歌舞活动再尽一份力!”王金美动情地说道。 ■本报记者 江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