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三好学生”顾焱瑜的故事
双目视力只有0.04,几乎看不清老师的板书,这样一位视力残疾学生却凭着自信和坚韧,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省级重点中学,并被评为“启东市三好学生”。在学校前不久组织的月考中,他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被全年级800多名同学再度奉为榜样。他,就是就读于东南中学高一(14)班的学生顾焱瑜。
陪伴顾焱瑜求学之路的是一只20倍的高倍放大镜。虽然佩戴高度近视眼镜,但还必须依靠这只放大镜才能看清课本。顾焱瑜从幼儿园直至现在的高一,一直比其他学生多带着这件必备的学习工具,但他从来没有感到生活的灰暗。相反,他从放大镜下的学习中得到了巨大的欣慰与乐趣,也从中找到了能令他受益终身的自信和坚强。
与顾焱瑜面对面,这位眼神无法与你对视的大眼睛男孩,言谈中充满着睿智,时不时的微笑让人感受到这个年龄段孩子少有的自信。他在学习上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读写,于是,专心听讲、眼耳并用、当堂消化成了他最笨也最有效的学习窍门。视障迫使他花更多时间精力来消化课堂知识。他常常笑着对妈妈说:“慢火炖浓汤,基本功会更扎实。”放学后,他喜欢在脑海里将当天所学内容加以联系“组装”,这种乐在其中的“温故法”使他的学习效能常令老师折服。
顾焱瑜读书是十分辛苦的,要伏在桌子上并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课本上的字迹;做作业时,还必须先用放大镜定好方位,然后才能动笔书写;在考试中,他还会因自己的慢节奏面对因时间不够而引发的心理压力。不过,顾焱瑜是个乐观开朗的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使他忽视了所有的苦楚,努力而快乐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老天总会眷顾那些勤奋的人。顾焱瑜在幼儿园时学拉二胡,到小学毕业时,几乎看不清简谱的他竟奇迹般地考上了业余十级;参加中考,因为缺少监考老师的读题引导,他被迫放弃了一些需要阅读和涂抹答题卡的试题,但他依然以626分的考分进入东南中学;他在初中时还曾是跳绳冠军,定点投篮的命中率常令同学叹为观止;他还有睡前听收音机的习惯;国内外出了什么大事,总要竖起耳朵打听一番。这般爱好和积累,使他在班级里享有“小博士”的美称。
采访顾焱瑜,总离不开放大镜这个话题,老师们都说,是顾焱瑜放大了理想,才如此自信而优异。顾焱瑜如今最大的心愿是今后参加正规考试及至将来高考时,能够像北京、上海等地视障生一样用上国家许可的包括卷面放大、无需涂卡及有监考老师读题的特殊试卷。 ■本报记者 姜 斌 通讯员 郁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