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因土地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原新安镇国土所老所长沈云昌却守土有责,以自己的“法则”将矛盾化为和风细雨。日前笔者专程采访了老所长沈云昌。
“群众工作做细了,才能不给政府添麻烦.”
见到沈云昌时,他刚从村里回所,草帽下黝黑的脸上挂满汗珠,手推沾满泥土的摩托车,绾起的裤管一高一低,活脱脱的农民。“干国土工作不下村,肯定干不好!”老沈直爽地说。
一旁的国土所工作人员介绍,因为天气热,农民又有早起的习惯,入夏以来,老所长每天6点就下村去了。年近六十的他,去年年底刚从基层国土所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但他退职不退岗,这天上午又到显中村、仲辉村的17个农户家中,查看新建房是否建在规划内,是否超面积等情况,还为唐建辉等9个建房户上门办理了退还建房押金的手续。
国土所不仅是国土部门最前沿的基层工作阵地,同时还是乡镇一级政府的一个工作部门。“群众工作做细了,才能不给政府添麻烦。”这是老沈的工作原则。2005年,镇重点企业吉云肉制品厂扩大生产规模,征用4亩多地,周围群众并不理解,不愿腾出土地。为此,老沈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讲国土政策,话发展大局,终于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在老沈任职国土所长的20多年里,他从来没有将一起涉土矛盾上交给上级局或者镇领导处理。
“国土干部只有敢于动真碰硬,才能秉公执法。”
国土工作专业性、政策性都很强,而百姓对国土法律法规了解不够,何况老沈在镇国土所干的时间长,又不通“情理”,难免得罪了一些人。2001年,曾有4名村民联名写信给市委书记,称老沈有挪用村民建房押金、收受贿赂等严重问题。这封信引起了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于是派出纪检、监察等部门组成调查组进行查处。让纪检监察人员感到意外的是,2个多月的明查暗访,结论是一名“清官”。老沈负责的农村建房押金账目清楚,笔笔有收有退。调查中仅有一笔72元建房押金零款建房户说没有收到。经调查,当时老沈将这笔零款交给了建房户的前宅邻居带去,是邻居没有及时交到建房户的手中。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连镇党委书记的表弟也因超面积建房被罚款1500元,没有一点“照顾”,更不要说收什么贿赂了。
“国土干部只有敢于动真碰硬,才能秉公执法。”老沈说,“特别是一些企业和个人的无理要求一定要顶回去。”镇上有一家生产饲料的企业,改制后企业主与承包户之间为了地界问题发生争执。企业主认为他的仓库后墙外应留有2米以上的间距,老沈查阅原始地籍资料后发现只有60厘米间距。尽管老沈多次上门向企业主宣传解释其权益没有受到侵害,但企业主不接受调解,甚至多次向上级反映。老沈依然秉公执法,维护群众权益。两年后,这家企业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再无理纠缠下去。老沈的身体力行,使原新安国土所成为启东市唯一无越级上访、无违法用地、无越级批地的先进基层国土所。
“国土工作不能讲人情,自家亲戚更要带好头。”
老沈家住本镇,自从他当上国土所长后,亲戚朋友都想沾点光。建房时超点面积少罚点钱,在某些人看来是人之常情。但是,自从当上国土所长后,老沈就向亲戚朋友立下规矩:“国土工作不能讲人情,自家亲戚更要带好头。”
前年,老沈的表舅建房,超过了5个平方米,老沈让他拆了超建面积部分,表舅心中很不服气,别人家超一点面积可以罚款解决,我们是亲戚反倒要拆掉,损失可不小。表舅还向镇村干部作了反映。而老沈说:“因为你们是我的亲戚,周围群众都看着你们,所以你们要主动执行国土政策法规,成为邻居们的榜样。”每逢老沈的亲戚朋友要建房批地时,押金和普通群众一样,一分都不能少。 ■本报通讯员 陆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