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锦昌先生逝世一周年祭
今年8月28日是孙锦昌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每当想起锦昌先生,我总情不自禁地为他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美德而感动,为他捐资助学、回馈乡梓的善举所赞叹。从政协岗位上退下来从事慈善事业后,我更崇敬这位宅心仁厚的慈善老人。现将我结识锦昌的前前后后整理出来,是以祭奠。
孙锦昌,原籍启东县南清河镇,1929年农历11月20日生,生前任美国孙氏国家置地实业公司董事长、纽约布兰逊地产集团董事长,是美国纽约华人中颇有影响的侨领。
希望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我认识锦昌先生是从他的胞弟锦成开始的。2000年9月,市政府到深圳召开招商会,在深圳置业的孙锦成同志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聊谈中,锦成谈起他的胞兄锦昌自幼闯荡上海,后赴台湾,转辗到美国置业,颇有实力,现正资助我国出国留学生30多名。锦成透露,胞兄有意向为家乡做点事。我与锦成进一步交谈,形成一个共识:锦昌兄积累这么多资产,是他长期闯荡在外,风餐露宿,艰辛磨砺的结果。现在这么大年纪,子女都自立当家,创业有成,锦昌兄有可能干一点公益事业。我们商定共同做好锦昌兄的工作,支持教育,回馈乡梓。正巧我们的共识与锦昌兄的想法一拍即合,这从后来接触中得到证实。他几次感慨地对我说:“我觉得金钱留给后人不是件好事。”
通过锦成介绍,我写信给锦昌先生,介绍家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特别是家乡教育的特色和成就,邀其回乡省亲。以后一段时间,一直由锦成与我联系,告知锦昌有意在家乡设立助学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
2002年5月2日,春暖花开的日子,锦昌先生携夫人孙季鄢兰在锦成的陪同下回到阔别10年的家乡。第一次见面,我们就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锦昌虽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我陪锦昌先生游览市容,参观开发区,访问学校,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令锦昌震撼,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令锦昌赞叹。座谈会上,锦昌先生感慨地说:“我漂泊在外几十年,但我时常想起家乡同胞。作为中华儿女,我希望祖国强大,希望家乡富裕。”接着锦昌先生又饱含深情地表示:“家乡发展如此之快,建设如此之好,令我在外游子欣慰。家乡的教育又如此卓有成就,令我古稀老人折服。我先拿出500万元人民币,建一个助学奖学基金,希望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是启东历史上第一笔巨额助学奖学基金。
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人生
这是在2004年7月一个炎热的夏天,锦昌携夫人专程从美国飞抵上海,回到家乡参加第二次助学奖学颁奖仪式。我已到市政协工作,与时任市政府副市长施学雷负责接待。在交流中,锦昌先生提出先去走访几位贫困学生,我们很为难。这么大年纪,这么热的天,农村没有空调,行吗?我们与锦昌说,请这些学生来吧,一样了解情况。但锦昌先生执意要到这些学生的家里去看看。他动情地说:“我也是苦出身,3岁丧母。我对贫困学生特别有感情。”我关照办公室准备好遮阳伞、毛巾、冷饮等,先到家住和合镇的一位初三男生家里。这位学生患有白血病,刚从苏大附属医院治疗回来。锦昌先生一进门就握着学生的手,当作自己的孙子一样嘘寒问暖。这位学生在校成绩优秀,锦昌先生鼓励他战胜病魔,利用暑期补好课,医药费大家想办法。出门后,他特别关照我们,在基金中挤出2万元资助这位学生。接着锦昌先生又冒烈日酷暑到第二、第三家贫困学生家里。
8月10日,锦昌先生资助创办的启东市孙锦昌助学奖学教育基金会第二次颁奖仪式在市少年宫举行,受奖受资助的对象是留学生、新录取大学本科的学生、晨曦班新生。锦昌先生饱含深情地将一笔笔资助款送到学生手里。最使我难忘的是锦昌先生每送上一份资助款都要重复一句话:“用心学习,用你的知识改变人生。”在最后的讲话中,锦昌先生再次铿锵有力地说:“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人生。”
今天人家帮助你,明天你帮助人家
2004年7月12日,城西中学晨曦班的教室里爱心荡漾,和谐温馨,30多名受助学生济济一堂,正在聆听一位慈善老人的谆谆教导,他就是孙锦昌先生。
晨曦班的创建,我们不忘另一位企业慈善家沈涛同志。他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长期在企业工作,担任启东化肥厂技术员、厂长。2000年企业改制时,他和同事们集资接收了化肥厂的资产,创办了海四达集团。改制激发活力,企业得到迅猛发展。在企业发展同时,他不忘社会责任,多次为公益事业捐款,特别是捐资助学。当得知有一部分学习优秀的贫困生因家庭困难而影响学业后,沈涛出资30万元筹划创办一个班,将贫困学生集中在一起免费求学。以这些学生如初升的太阳,沐浴雨露,茁壮成长的含义命名为“晨曦班”。我们将这一情况告诉锦昌先生,他为之动情,连声说:“好,好!我要到晨曦班去看看。”
酷暑高温,教室里没有空调。锦昌先生在我们陪同下走进教室,全体师生起立,热烈欢迎孙爷爷。听着校长、教师介绍,学生自由发言,锦昌先生时而神情凝重,时而笑容绽放,他为学生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精神所感动,为教师慈心爱生的品格所激奋。锦昌先生亲切地说:“我童年时和你们一样,家里很穷。”接着锦昌先生坚定地说:“只要努力,一定能战胜困难,学得知识,培养能力。今天人家帮助你,明天你帮助人家去。”全体师生长时间热烈鼓掌,感谢孙爷爷的谆谆教诲。
晚上,锦昌先生与我说:“我再捐500万元人民币,资助这些学生,扩大招生,办晨曦中学。”
2005年10月,锦昌先生回到家乡,再次看望晨曦班学生。此时,城西中学因拆迁并入善成小学,锦昌很不高兴。后来市政府投资重建城西中学,改名为开发区中学,又名晨曦中学。如今一个10轨制的崭新初级中学矗立在开发区。
我要修改一份协议
2007年8月21日晚,锦成来电告诉我,锦昌兄已到上海,下榻在希尔顿宾馆。我马上与锦昌先生通上电话。一番寒暄后,他说:这次来主要是参加新落成的晨曦中学开学典礼。明天先到南京去一下(锦昌先生2005年捐赠给宁海中学500万元人民币,设立孙氏助学奖学基金),过几天即回启东。
8月26日,他从南京风尘仆仆赶回启东,入住先豪酒店。我去拜会,他心情十分舒畅,得悉我正在做慈善基金会筹备工作,笑着说:“你当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好嘛,我要表示表示。”我说:“你已经做得不少了,启东人民不会忘记您这位慈心厚德的好人。”说话间他拿出打印好的孙氏基金会资金拆借利息的协议书。锦昌指着协议书说:“我要修改这份协议,不能出问题,你给我看好这笔钱。”在座的市政府和教育局领导等都表示,请孙先生放心,我们会正确使用好这笔钱,协议书请你审阅。
8月27日,锦昌先生住到启东宾馆。白天还冒着酷暑到志良、天汾镇了解办学情况,当天深夜突发心脏病,跌倒在卫生间,未能站起,就匆匆与乡亲告别。家人扶起他时,锦昌先生已手脚冰冷,无生命体征。锦昌先生的上口袋里还放着一份未修改好的协议书。噩耗传出,倾城悲痛。锦昌先生的家人与我商量,经市委同意,我主持锦昌先生追悼会,时任副市长施学雷致悼词。锦昌海外子女亲友都赶到,启东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追悼会,南通侨办等部门领导赶来参加追悼会,南京市宁海中学师生代表,晨曦中学晨曦班全体师生前来为孙爷爷送行……
在纪念锦昌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我回想起锦昌先生的许许多多,点点滴滴。最后汇聚成一句话,我们永远怀念您——尊敬的慈善老人。 ■ 周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