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命运多舛的孩子,在家人的呵护下长大成人。就在他娶妻生女,独立挑起生活重担之时,病魔再度来袭。尿毒症,使这个原本清贫的家庭雪上加霜,不堪重负。但全家人不愿就此放弃,以各种方式努力挽救着年轻的生命。记者记下了这个为爱而不言放弃的故事。
因为替儿子过度劳心费神,55岁的黄汉琴看上去和年长9岁的姐姐黄汉兰年纪相当,大她一年的爱人周建飞则已是满头白发。忠厚善良的黄汉琴13岁那年,父亲离开了人世。外婆年事已高,18岁的哥哥患有骨结核,还有9岁、6岁的两个弟弟。22岁的姐姐黄汉兰把代课的每分工资都交给了母亲,家里仍然年年倒挂。14岁那年,汉琴流泪退学开始为家里挣工分,直到29岁才嫁给了周建飞。因为丈夫顶替到北新镇卫生院工作,公婆没有分给一砖一瓦,夫妻俩就在卫生院的一间宿舍里安了家。
1984年1月,白白胖胖的儿子周宏出生,给夫妻俩带来了快乐和希望。孰料,小周宏6岁那年玩耍时意外受伤,注射破伤风针导致过敏性紫癜,尿检蛋白4个+。当时医生都打了回票,可夫妻俩带着儿子转了几家医院,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把周宏的命抢了回来。随后几年,黄汉琴夫妻俩四处求医问药,小周宏也很配合治疗。知道放糖会影响疗效, 7岁的他每天定时乖乖地坐在桌前,就着凉水将难以下咽的中药一口口喝下。因为感冒吃力可能导致发病,小周宏下课时会静坐一旁眼巴巴地看同学们嬉戏打闹。那时夫妇俩已获准生二胎,可汉琴思前想后,不舍得分散对周宏的爱,最终放弃了二胎指标。
有亲朋的大力资助,有父母的精心照顾,周宏逐渐康复,从尿检偶见蛋白到18岁时已基本治愈,后来拜师学了电工。23岁那年,周宏结了婚,第二年当了爸爸。鉴于为给自己治病和操办婚事里欠下数万元债务,父母动过手术、收入微薄,2007年3月,周宏辞去企业稳定的工作去上海打工。工地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艰苦,即使身体不适,他也一直硬撑着上班。今年6月,工地组织体检时发现他血压高,血色素不满6克。7月5日确诊为肾衰竭、尿毒症。在家人的劝说和医生的催促下,7月11日,周宏住进了医院。
因为不愿给父母和妻儿增加负担,周宏拒绝血透。母亲含泪责骂他:“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你准备让我们白发人送黑发人吗?”面对亲人的眼泪,命在旦夕的周宏重燃求生的欲望,鼓起勇气接受治疗。
院方提出血透治疗和换肾的方案。黄汉琴和丈夫愿意捐肾给儿子,但是就算肾源确定,手术费用也要近20万元。目前每月最低四五千元的医药费,已令他们喘不过气来。为了筹款给儿子治病,周建飞去建筑工地做小工,黄汉琴则寻遍了亲朋好友家。8月4日,在姐姐的陪伴下,黄汉琴来到了北新镇政府。镇领导第三天就核批了1000元的特困补助款。面对记者,黄汉琴泣不成声:“儿子是我们全家的希望,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救我的孩子。” ■本报记者 黄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