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民族医”医生江雷
在海复镇那条南北走向的北新街上,一个门口挂着“骨伤专科诊所”招牌的小诊所每天都有人远道而来。这个不被多少健康人注目的私人诊所,之所以能吸引来自方圆百里的骨伤患者,是因为诊所主人江雷的一手接骨疗伤绝活。同样让人信服的是,60岁的江雷凭借他的真功夫,上个月刚刚通过了南通市中医(民族医)资格认定考试。在启东,通过民族医资格认定的仅仅只有3人。
“民族医”是国家为拯救中医瑰宝而特别为拥有祖传诊疗特技的民间医生所设立的一个称谓。师承父亲接骨疗伤秘方的江雷,就属于这样的范畴。上世纪70年代前后,青年时代的江雷目睹父亲为乡亲疗伤,妙手回春,赢得美誉,心受感动,并在当了无数次“下手”之后,他渐渐对父亲的这门绝技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初中毕业后当上代课老师的他开始系统钻研起骨伤疗法。父亲欣喜于他的好学,最后在8个儿子中只选定老四江雷为传人。
接骨疗伤的膏药秘方可以传承,但最根本的接骨推拿特技却必须从零学起。为此,江雷经过了四五个寒暑的努力,最终得到了父亲的首肯。改革风吹,初出茅庐的江雷参加全县中医招考,却以一分之差落榜。懊恼之际,国家开启了允许私人办诊所的绿灯,江雷于1982年领到了启东首批私人诊所执照。固守于家乡诊所,执著于接骨疗伤,不经意间,他已从黑发青年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花甲老人,他的名声则远扬十里八乡。
江雷的小诊所位置偏僻又不曾打过广告,接骨疗伤的名声全靠患者口碑相传。除了开放性骨折、头颅骨折和造成内脏损伤的骨折,江雷不开刀、不打针、不吃药、不上石膏就能妙手接断骨。如此本领得益于父亲相传秘方,更源自于江雷几十年来孜孜不倦的修炼。为此,他把每一次诊疗都当作新的起点,将患者满意作为追求目标。这些年里,他通过书本学习掌握了系统的骨伤科理论,通过师从上海骨科权威施维智实现了接骨技艺的飞跃。翻开江雷的记录簿,江雷从当年为黄海盐场一对双胞胎姐妹治好腿病到前几天刚刚为不慎骨折的陆亚珍老人成功接骨,20多年里诊疗患者过万,没有出现过一次闪失,而凡是被他打了包票的对象,个个神奇康复。
江雷名气大了渐成为远近闻名的“老郎中”,有人建议他不妨走出小镇去闯“江湖”,更有人在他的祖传秘方上打起了主意,但满足于服务乡亲的他始终“放不开手脚、解放不了思想”,疗一个伤还只收三五十元,接一回骨也就二三百元,时不时半夜三更接到电话就背起行囊出诊行医。天天忙忙碌碌,还未勤劳致富。谈到钱字,江雷时常说:“传承父辈医术医德,造福乡亲百姓,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的呢。” ■本报记者 姜 斌 通讯员 杨谷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