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模印刻创业路
时间:2008-06-27 A+   A- 举报

——记市华亚工业配套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亚兵

1985年,刚过而立之年的胡亚兵不甘心在异乡替人打工,回启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当年9月,胡亚兵投入1万元,租下志良境内的七八间平房,购进一台刻字机,雇了五六个工人,创办了一家钢模刻字厂,专业生产用于刻字的钢模。但作坊式经营没有引来多少客户,企业只能是保本经营。

一个偶然的机会,胡亚兵得以与上海宝钢有关人员接触,这次会面给他的钢模刻字厂带来了新的转机。那年7月,宝钢工作人员带来了3只钢模的业务。量虽少,胡亚兵却没有懈怠,而是精心加工。正是这3只钢模,使企业有了良好的开端。质量优良,价格便宜,企业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最终成了宝钢的定点加工单位。

企业有了新气象,胡亚兵却没有就此满足。1997年初,宝钢派工作人员到供货单位考察。面对胡亚兵那钢模刻字厂破旧的厂房,落后的设备,工作人员下了最后“通牒”:必须尽快对厂房、设备进行更新,否则要考虑钢模刻字厂的供货资格。借此契机,胡亚兵大手笔投入,盖新厂房,添新设备。同时,胡亚兵以高薪聘请了工程师作企业技术指导,并把企业技术人员送到外地培训。年底,宝钢再次考察时,企业已经“脱胎换骨”。此后,钢模刻字厂走上了规模发展的轨道,不久便更名为市华亚工业配套有限公司。

企业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这样才有竞争力。胡亚兵深谙此道。2000年,胡亚兵在上海设立企业办事处,收集市场上最前沿的产品、技术信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办事处成立的第一年,胡亚兵的一名得力干将在参观宝钢时发现,宝钢当时外购的部分模具产品,华亚已具备生产能力。收集到这一信息后,胡亚兵马不停蹄组织技术人员仔细分析、研究,拿出了可行性报告。公司业务由此拓展开来,开始涉足模具生产。今年5月,胡亚兵又接下宝钢一批价值几十万元的卡规产品订单。该产品的精度要求之高是他原先没碰到过的。在胡亚兵的组织下,技术人员通过改进工装夹具,经过一个星期的技术攻克,终于顺利拿出了样品。该样品在经过宝钢技术人员严格的专业测量,数据完全合乎设计要求。胡亚兵的创业路又谱写了新的篇章。        ■本报记者   范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