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白血病人,需更多人参与”
时间:2008-06-27 A+   A- 举报

——访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张锡康

“从报名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开始,志愿者就要随时准备为白血病患者伸出援手。这关系到另外一个生命能否争取到活下去的希望。”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张锡康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期待更多人参与捐献造血干细胞。

据介绍,造血干细胞存在于身体的红骨髓中,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和分化发育、再生能力,是产生各种类型血红细胞的始祖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是很多白血病患者唯一能康复的机会。然而,与白细胞抗原完全匹配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在非血缘关系人群里找到合适的提供者非常困难,这就要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

张秘书长介绍,报名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只要年龄在18~40周岁,身体健康,就可来市红十字会填写采样登记表,并于10月中上旬至11月上旬我市集中采样时间至市红十字会采集5毫升血样。血样标本经工作人员送至上级后,所采集血样的白细胞抗原(HLA)分型检验结果将会储存在中华骨髓库数据检索中心,供患者查询。一旦与患者HLA初配相合,提供者需作二次检测和体检。如果与患者HLA高分辨相合,在签署捐献同意书后,就要为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我市的人体造血干细胞捐赠工作自2002年启动至今,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已达到519名。其中通过初配的有7例,真正实现捐献的1例。6月19日,我市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陆莺燕已从南京回来,她捐献的造血干细胞给一位白血病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针对许多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怀有疑虑,已完成捐献的陆莺燕介绍,目前我国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方法,通过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将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动员到外周血中,然后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在体外血液循环的过程中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在捐献造血干细胞1~2周后,人体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又会恢复到原来水平,身体健康不会受到影响。陆莺燕说,这种方法没有危险,只需要一点勇气。在陆莺燕的感召下,汇龙中学又有近30位教职员工到市红十字会报名,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

张锡康呼吁更多的市民参与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业中来,骨髓资料库的容量越大,患者配型成功的几率才会越高。“挽救白血病人的生命,需要更多人义无反顾地参与。”     ■本报记者  范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