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莺燕,一名普通的青年女教师,我市第一个捐献骨髓的志愿者
“捐献自己的骨髓,挽救另一个生命”,早在2005年,陆莺燕就萌生了这美好愿望。现在,天遂人愿,6月12日,她将赶赴省人民医院,为一名花季少女捐献骨髓。她也将成为我市第一个捐献骨髓的志愿者。
2005年5月,汇龙中学在教工团支部中开展“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主题活动,大家踊跃报名。时任该校团委书记的陆莺燕当仁不让。在市红十字会采集血样的时候,有同事还劝她放弃,身高不到1.6米,体重不满百斤的她太瘦了,但是陆莺燕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
今年3月11日,正在上班的陆莺燕接到市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她的骨髓与一位患者初步配型成功,现征求她与家属的意见。陆莺燕既惊喜又有点意外,她连问两遍以确认自己没有听错。因为有资料显示,在非血缘关系人群中,配型相符率只有万分之一,这样的几率让她觉得是天意。
当天晚上,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中的陆莺燕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丈夫关切地问:“这对健康有伤害吗?”陆莺燕解释,供者所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只占人体内造血干细胞总量的0.3%~0.5%。在完成采集后,供者的造血干细胞会迅速增殖,一两周内完全恢复。
开明的丈夫松了一口气,他知道,陆莺燕平时以帮助他人为乐,曾被评为南通市优秀志愿者。现在在这关键时刻,她更不会退缩。丈夫叮嘱陆莺燕一定要注意营养,当心好自己的身体。
陆莺燕又打电话给远在北京的父母。电话那头,父亲一阵沉默。陆莺燕兄妹三人,她最小,父母平时宠着惯着。小女儿体质不太好,曾在2004年义务献血后晕倒,这样的身体吃得消吗?二老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第二天一早,父亲就打来电话。电话里,这位老共产党员说:“小女儿啊,如果你的捐献能救人家一条命,那么对你一生都有意义。我们支持你。”考虑了一夜的父母最终理解了女儿的选择。
3月12日,陆莺燕填写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书,同时家属签名。为让陆莺燕养好身体,丈夫为她买了蛋白质粉。特地从北京赶回来照顾她的母亲每天煨骨头汤、鸡汤滋补女儿。陆莺燕开玩笑地说,最近,我的体重直线上升,变丑喽。
5月27日,在接受南通市中心血库的再次血样采集后,陆莺燕接到了市红十字会送达的《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6月中旬,陆莺燕将正式捐出骨髓。 ■本报记者 范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