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10点,刚从南通风尘仆仆赶回的施春梅在其弟弟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施春梅的脸上,依然带着兴奋与自豪。在向记者小心展示那支精美的银色火炬和那张火炬手证书时,施春梅仿佛又回到了25日下午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缘于对体育的爱好和对北京奥运会的向往,施春梅在去年夏季填了火炬手报名表。“我是一名普通的医护工作者,志愿报名是为寄托一种梦想,表明我支持和拥护奥运的态度。”施春梅当初的想法很朴实。
现任市中医院人事科副科长的施春梅在护士岗位度过了16个春秋。在工作中,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曾被评为“南通市优秀护士”。也许是这段平常但不平凡的工作经历,打动了火炬接力组委会,施春梅入选了。接到确认函后,她悄悄地把喜悦藏在心底,直到参加火炬接力的前一天,她去请假时,院长丁国章才知道了这件事。
5月24日施春梅到南通接受了火炬传递的专项培训后,获悉自己是182号,南通第78棒。25日下午2点半时,她参加了火炬手的集合,随后登上了火炬投放车。“那时那支神圣的火炬就摆在面前,但还领不到属于我的那支。”施春梅回想说,火炬手们都眼巴巴地看着火炬,只能到点下车时才能领取。
在市区行进时,施春梅透过车窗看到了两侧如潮水般的人群,密集而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侧。人们的脸上印着五星红旗,额上系着写着“中国加油!”“中国必胜!”的红丝带。两侧的居民楼上悬着横幅。在人们的声浪中,除了奏响奥运的主旋律外,还有不少关注灾区,呼喊“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最强音。看到每个人的手里都高高挥舞着红色小旗,听着每个人高声喊着充满激情的口号,施春梅再也控制不住激动的情绪,“那一刻,我泪流满面。因为我真切感受到了全国人民强大的凝聚力!我为我们这么优秀的民族而自豪。中国必胜!”
下午4时50分左右,火炬投放车来到了位于崇川路的182号点,施春梅左手高举火炬,跑到传递点,庄严地接过上一位火炬手的火炬火种,在人们一浪接着一浪的欢呼声中,昂首跑完了那激动的100米的征途。
“这次火炬接力让我的心灵感受了巨大的震撼,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只要全心全意地站好岗位,你的工作即使再平凡,也能得到全社会的认可。我想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加倍努力的,这也是我参加火炬接力的一大收获。”施春梅认真地表示。 ■本报记者 陆玲琳
施春梅(中)将奥运圣火传递给下一位火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