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江苏林洋电子公司副总经理沈凯平
2001年3月,沈凯平从海南回到家乡启东, 受聘于林洋电子公司从事管理工作。
初到林洋,对沈凯平来讲,一切都是陌生的。电能表的维修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尽管沈凯平在部队一直从事技术工作,但对毕业于雷达专业的他来说,电能表维修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为适应新的工作,沈凯平必须从电能表维修等基础工作干起。而他此时已年届花甲。在每天的生产现场,沈凯平虚心地向老师傅请教电能表原理、元器件知识、生产流程、工艺要求等知识,将工作中所见到的各种故障表现象一一记录、分类好。有一段时间,沈凯平几乎每个晚上都找来相关的技术资料,学习掌握电能表上每个器件的规格、参数和特性,学习电表的工作原理,对照图纸分析电表的故障原因。凭着顽强的好学精神,沈凯平只用了将近半年时间就完全熟悉了电能表生产的整个工艺流程,而且还成为所在班组的技术能手,在当年的公司技能比武中,荣获了个人二等奖。
2003年开始,沈凯平负责公司生产管理工作。从军多年的他把部队的作风一以贯之地带到了工作中。他要求员工从细节入手,严格统一标准。在沈凯平的带领下,生产一线员工的“标准”理念明显得到加强,这对生产质量的提高有着最直接的作用。在电能表生产的第一道工序贴片工艺过程中,同行标准一般要求在百万分之五十的差错率以下,而他们把标准定在了15%以下,差错率远远低于同行业的这一要求。
工装夹具的设备改进、电表结构的改善精进……在林洋的几年里,沈凯平提出的创新点子、组织的创新项目多达50多个。他对工作中的创新投入了极大的热忱。“创新是我们公司的理念,我们都有个创新规划。”沈凯平谈起创新,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只有技术人员惯有的踏实和诚恳。经过沈凯平的不断思考和努力,如今林洋电子生产的电能表年返修率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为了提高工效,他一面学习借鉴同行业中先进的操作技能,一面和员工进行实际操作的讨论、研究。经过集思广益,沈凯平建议将操作要求从原先的单手插件改为双手插件,生产工效提高了40%以上。
2008年5月6日,沈凯平被评为2008年度南通市劳动模范。 本报记者 孙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