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须用执著来实现
时间:2008-05-13 A+   A- 举报

——访摩士乡村酒吧总经理孙荣晖    

经过繁华的人民路,不经意间,人们常会注意一家别致的店面——摩士乡村酒吧。摩士的老板叫孙荣晖,年近不惑,因斯文而显得比较年轻。2000年,正值启东举办第一届海鲜节,无锡人孙荣晖经人介绍来到启东。当时,启东的快餐业很不发达,具有多年洋快餐工作经验的孙荣晖直觉到,肯定能在这个城市干一番事业。

大学毕业后,孙荣晖一直在快餐业发展,先是在台湾人开的德克士干了三年多,从见习经理升到餐厅副理。在这期间,他的一名同事毅然下海,自主创业。这给孙荣晖以很大的启迪:我是否能去独立经营一家快餐店?但生性沉稳的孙荣晖并没有“轻举妄动”。“我需要时间去全面了解洋快餐这个行业。”于是,孙荣晖跳槽到肯德基,打算从头做起。但很快,他发现自己学不到什么,“大企业提供给你的学习机会其实很少,每个人都只是其中的一颗螺丝,谁也看不到整个机器是如何运转的。”两年不到,孙荣晖又跳到一家中档西餐厅。在那里,孙荣晖觉得真正学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促使我最终离开那里的直接原因是,到2000年时,我已经没有升职空间了。”

当初决定来启东投资时,孙荣晖的家人、朋友并不鼓励他。但那时孙荣晖想拥有一份自己事业的愿望变得很强烈,似乎没有谁可以阻挡。他拿出自己积蓄的十几万元,又向亲戚朋友借了20多万元,在人民路上选好门面后便开张营业了。“我开始时是信心十足,因为我觉得自己的店经营的是融合了西餐风格的休闲式快餐,和当时启东的其他快餐风格迥异,很有卖点。但开张的第一天,居然没有一个顾客。真的很失望。”即使隔了七八年,到了家大业大的时候,回忆起当时的艰难,孙荣晖仍历历在目。开张第一年,孙荣晖的“摩士快餐”特别冷清。“当时最差的日营业额只有285元,而一年的房租、水电成本要8.8万元,亏本是在所难免的。”孙荣晖说得很无奈。

但孙荣晖不敢降低自己的标准,“那时储存在店里的鸡肉、牛肉,三天之内卖不出去就全部倒掉。一些员工劝我‘这些还可以卖’,但我认为一定要保证快餐的品质。”对于一个在西餐行业干了十年的人来说,品质的理念已深深融入了孙荣晖的职业行为。为了吸引顾客,孙荣晖频频亮出促销广告牌,明码标价。他还开辟送外卖的新业务,希望能拓开消费市场。他很有耐心地等待这个城市的居民慢慢熟悉、接受他的西式快餐店。因为他明白,任何一个新事物都需要让人们有个心理适应的过程。

从2003年开始,摩士的生意逐渐兴旺起来。但人们还是没有习惯这种环境里的消费方式,“不少人进来吸烟、打牌,他们觉得很正常。但我不赞同这种休闲方式,可以看看杂志、聊聊天,但吸烟、打牌会影响整个消费环境。”孙荣晖希望改变这些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但这样的想法在当时显然有点迂。然而,孙荣晖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他将店面重新装潢,还邀请驻唱,办英语角,将快餐店和酒吧的风格结合起来,借此吸引一些年轻的消费群体。在孙荣晖不懈的坚持和努力下,摩士远离了当初的窘境,生意蒸蒸日上。如今,摩士平均每天都有几百人次的客流量,同时还拥有部分较为稳定的消费群。“这份事业我还会坚持下去的。”孙荣晖告诉记者。

“ 每个人心里都有梦想,但不是每个人的梦想都能实现。……铭记你的梦想,便有了追求的动力,便有了攀登的勇气……”不知这是哪位诗人所言,孙荣晖说他很喜欢。         本报记者   孙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