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缘,圆富梦
时间:2008-05-08 A+   A- 举报

家住长江中路的季斌从小就喜欢狗。几年前,有朋友告诉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藏獒,在一些大城市,养藏獒甚至成了一种时尚。听到此信息,季斌对藏獒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2003年冬天,季斌专程去了趟甘肃天水,寻找他想要的藏獒。初次见藏獒,季斌震住了:“这种动物体型高大,以凶猛著称,在藏区常用来保护牧民放养的牛羊群。”季斌从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藏獒。2004年春天,他花9万多带回3只幼藏獒。但后来,季斌发现自己上当了:“藏獒凭它的品相来区分它的贵贱,经过比较和别人的指点,我才知道带回来的是劣质藏獒,实际上不值那么多钱。”

由于不在行,季斌先后买回好几只品种不纯的藏獒,交了十几万的“学费”。吸取几次教训后,季斌开始潜心研究藏獒。他不仅查阅了大量网站,还订了有关藏獒的专业杂志。2006年,季斌又踏上了寻找纯种藏獒的旅程。这次,他花了4万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区带回两只幼藏獒,给其中一只2个月大的取名叫“黑珍珠”。经过10个月的悉心调养,黑珍珠长得健壮而漂亮。为了证实自己的眼光,季斌带着黑珍珠参加了公安部在杭州举办的全国獒展。2007年3月,黑珍珠一举夺得黑色母獒组青年组的冠军,它的身价一下飙升到40多万。

在藏獒身上,季斌看到了自己的致富路。“现在网上交易很方便,大家用相机把自家养的藏獒拍下来,再把图片上传到网上,通过网聊或电话通讯等联系方式进行交流,如果中意就会见面约谈。”季斌曾通过这样的交易方式,把自己一直驯服不了的那条“靠山王”卖给了外地獒友。为了驯养藏獒,季斌在汇龙镇城东村租了房子,请了雇工,建了獒舍,饶有兴致地研究摸索藏獒的配种和喂养方法,辨别藏獒的血统和品相,带着自养的纯种藏獒参加比赛。前不久,他养的黑色大狮头种公“黑鹰”获得2008年中国藏獒展评大赛第二名,被人以46万元的高价买走。

随着季斌识别藏獒品种的眼光日益专业,外地的獒友纷纷前来请他鉴别藏獒品种,季斌轻车熟路帮獒友们进行鉴别、交易。“由于很多人并不真懂藏獒,在买卖藏獒的过程中,有人怕买贵了,有人怕贱卖了,而我能识别藏獒的真正价值,所以请我鉴别的獒友越来越多。”季斌介绍,一般作为中间商,行内默认可以收取利润的10%作为报酬,成交量越多,成交价越高,他的收入也就越多。  本报记者   孙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