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启东市北上海种猪场主苏红波
兆民镇的通兴农场虽然地理位置偏僻,但自从上海人苏红波在此创办启东市北上海种猪场后,这个不起眼的地方便开始闹猛起来。
2004年初,上海市要在嘉定区建一个国际标准的F1赛车场,选址就在苏红波刚刚扩建的千头种猪场一带。猪场必须关掉,但养猪业不能因此歇手。苏红波大胆决定,整体搬迁种猪场,到江北寻找新空间。
2004年,正值国内生猪市场一片低迷,但当了6年猪老板的苏红波预感猪市将要复苏。在朋友引荐下,他选择通兴农场进行二次创业。当年2月,基建投资180万元的养猪场动工兴建。3个月后,首期4排猪舍一经落成。苏红波便将200头能繁种母猪,配套设施、饲料等等,载满了40多辆大卡车,运抵“新居”。搬迁结束,来不得松口气,苏红波便又以每头4000元的价格从上海“吃”进了100头能繁种母猪。为支持苏红波,曾经领他入行的老父亲一同前来助阵。
果不出苏红波所料,2006年底,国内生猪市场开始强劲反弹。种猪场生产的种猪开始供不应求。大好形势下,苏红波放眼长远,一手狠抓种猪品质,一手将种猪品种扩大到了原种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和长大二元母猪。同时,他还十分苛刻地筛选淘汰种猪。“一只商品母猪,往往联系着一个养猪农户全家的利益,万不可掉以轻心啊。”苏红波常常这样告诫猪场职工。
种猪品种、品质上的优势,加上本地种猪市场的旺盛需求,使苏红波的种猪事业如日中天,种猪市场从启东延伸到了周边县市。短短二三年里,猪场就摘得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和江苏省“无公害生产基地”两块金字招牌。
300头能繁种母猪,一年的产崽量就有5000头。精挑细拣出1300头商品种猪后,余下的淘汰猪全被苏红波育成了商品肥猪。莫说市场价每头2000元的种猪奇货可居,光一年这么多出栏生猪,就足以让人欣羡不已。苏红波的养猪事业如今能这么火,当年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养猪也是要讲门道的!”苏红波笑着说。 本报记者 姜斌 通讯员 尹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