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华夏灵芝种植园总经理袁忠
灵芝孢子油多少钱1公斤?20多万元!从不到25元钱1公斤的灵芝起家,到2000多元钱1公斤的灵芝孢子粉,再到20多万元1公斤的灵芝孢子油,近年来,华夏灵芝种植园总经理袁忠就是这样不停地编写着这道“灵芝效益裂变方程式”,成了远近闻名的“灵芝王”。
早在1989年,脑子活络的袁忠瞄准了种植业的冷门——人称“仙草”的灵芝,带头和惠丰镇小滧村的一部分村民种了起来。由于经济效益好,不久后,许多村民跟着种起了灵芝,袁忠转型当起了经纪人。“最好的年份,农民一亩的效益达到了万元以上。这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可是不得了的事情,全国农民中也没有多少万元户啊。那时,惠丰镇灵芝‘霸占’了全国70%的市场。”回忆起往昔的光辉岁月,袁忠一脸得意。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市场效益的一路走俏,灵芝种植一哄而上,产量成倍增长,库存大量积压,至2001年底,灵芝市场价已跌破成本。农户纷纷“弃芝种粮”。2002年,袁忠却“顶风而上”,投入80多万元,兴建灵芝种植基地。结果招来一片“声讨”:“发神经了,人家都不种了,你起什么劲!”但袁忠有他自己的想法:虽然灵芝市场高度饱和,但高质量的灵芝却不多;灵芝本身就是高档保健品,就要以高质高价取胜。当年,袁忠就建起了全国第一个大棚灵芝种植基地,面积达2万平方米。依托规范管理,那一年,袁忠就捧回了“省级无公害种植基地”称号;次年,基地的灵芝获评“国家无公害农产品”。
因为有了“好景不长”的经验, 2004年,袁忠动起了精加工的脑筋,一改散装“面孔”,特地为灵芝穿上了“真空外衣”。几个月下来,利润仅增加了5%。袁忠并不满足。请教专家之后,他盯上了营养价值更为丰富的灵芝孢子。虽然灵芝孢子在市场上卖到三五十元一公斤,但市场需求量极小,在不少人看来等于废品。变废为宝,必须加工成粉。其中关键的技术就是破壁——去除孢子坚硬的外层。而当初市场上没有加工设备,袁忠便请专家研究、开发、制作,足足花去了80多万元。2006年,华夏灵芝孢子粉获评国家绿色食品;次年,又获评国家有机食品。2007年,袁忠又相中了利润更高的灵芝孢子油开发。这套加工工艺,首先还是“破壁”——必须破除孢子细微物质的薄膜,然后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法提取油性物质,最后还得解决超临界状态下的脂肪物质防冻技术。为了学习、摸索这套技术、工艺和设备,袁忠又花去了200多万元。今年,灵芝孢子油在市场上一炮打响,并“轰”开了国际市场。近日,一美国客户一下子在华夏灵芝种植园订购了20多公斤灵芝孢子油,销售额达400多万元。
记者手记:灵芝“破壁”的背后是袁忠思想的“破壁”:强烈的投入意识和质量意识。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陆卫忠说,华夏灵芝的发展为启东农产品加工业探索通过精深加工,实现高附加值之路,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范例。
据了解,启东目前的农产品加工业,普遍以粗放加工为主,质量建设水平徘徊不前。全市国家有机食品仅有5个,无公害食品仅8个。风险意识、投入意识更是短腿。要想更好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需要有更多类似袁忠这样的“破壁者”。 本报记者 沈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