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下午,趁着天气晴朗,73岁的陈锦昌老人推着一车砖屑,前往一河之隔的23村民组,着手修那边的埭路,将坑洼处用砖屑填平。
“老陈,又当筑路工人啦。”过往的村民和他开着玩笑,也不时来打几回下手。“天气预报说明天要下雨了,这路一浸水就更不好走了。”陈锦昌一边用脚夯实着填坑的砖屑,一边喘着气回答说。“真谢谢你啊。”村民们由衷地表示感谢。
陈锦昌,一名普通的退休干部,家住和合镇庆佳村28村民组。老人为人正直热心,热衷于村里的公益事业,深受村民尊重。前年,那条贯通庆佳村南北直至沿江公路的盈康公路开始建设,陈锦昌自告奋勇当起了义工。因早年在乡水利工程队当过多年的筑路工人,陈锦昌的经验颇为老到。在那些个烈日炎炎的夏日,年过古稀的他最为抢眼,被工程队唤作“宝刀未老”的“筑路将军”。那条总长2200米的公路有一半浸有陈锦昌的汗水。虽然那些天一身疲惫回到家,总遭到老伴心疼的责怪,可陈锦昌的心里却是愉快而充实的。
白亮平坦的盈康公路通车后,来往交通十分便利。“这是条便民大道啊。”陈锦昌看着心里高兴,又义务担当起养护的职责来。走在这条公路上,见到牛屎等垃圾,陈锦昌总会清理干净。去年夏天,同组的一位妇女将田地里的秸秆倒在刚筑好的公路上准备焚烧,陈锦昌急忙上前劝止。今年3月1日,陈锦昌又见同组一名妇女在公路边上松土种庄稼,便上前告知:公路两侧半米之内为保护层,是不能种庄稼的,不然会影响公路的坚实度。听陈锦昌讲得头头是道,那位妇女连忙将松了的土重新夯实。
去年,盈康公路的两旁种植了两排香樟树,历经风吹雨打,不少树木东歪西倒,有的甚至被一些不道德的路人连根拔起。陈锦昌十分心疼,就一个人吭哧吭哧地把所有歪了的树扶正,把离土的树又种好。
南北向的公路既气派又好走,而28村民组的那条东西向埭路还是泥路,于是两条路的交叉处就有了明显的反差——日渐低沉下去的泥路与水泥公路路面相差约10厘米。前阵子下雪天,不断有人在交界处摔倒。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陈锦昌便想方设法筹集了些碎砖、黄沙和碎石,在3月6日那天,一个人拉着拖车去修路。凭着经验,陈锦昌先用榔头把碎砖敲成砖屑,在泥路上均匀铺上,然后洒上一层黄沙,再用碎石子铺在表层,压实压平。虽然只有约20米长的路面,但对于一个七旬老者来说也算个不小的工程。看见老人佝偻着背默默地辛劳着,周边的村民纷纷赶过来,很快就形成了一个修路小分队。一天半的时间,泥路与水泥路的路面差距填平了。村民每当路过这里,就纷纷念叨陈锦昌的好:“有老陈在,我们的路就好走了。”
“我不会‘游和’,除了看书读报外,也没什么其他爱好。作为一名老党员,空闲时为村里做些事是应该的,心里也感到满足。”陈锦昌觉得古稀之年还能为村民做点事很是自豪。 ■本报记者 陆玲琳 通讯员 陆正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