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科里的“娘子军”
时间:2008-03-07 A+   A- 举报

市人民医院小儿科,是一个平凡的团体。病区24个医护人员中有21个女性,可谓一支“娘子军”。如今孩子越来越金贵,而全市专业的小儿科仅此一家,“娘子军”肩上的担子便显得格外沉重。

去年10月开始,小儿科病房爆满,核定33张床位,住院病人连续数月在80个左右。就是年三十晚,科里还有38个小病人。小儿科的医护人员忙得几乎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

除夕夜9点多,一个出生才10几天的宝宝因肺炎、心衰出现气急、呼吸困难,值班医生、护士立即抢救。这时还有别的急诊病人和普通病人,2名医护人员实在忙不过来。已经睡下的科主任吴家鸣接到电话后匆忙起床,赶到了医院。

“从被窝里爬出来加班,实在是家常便饭。”说起此事,医护人员一笑置之,“这是职责使然。”

一次,一个急着送来的3个月大的婴儿高烧抽筋,翻白眼,口吐白沫,爷爷奶奶急得直喊救命,医护人员抱起孩子直奔抢救室,输氧、挂水,紧急抢救,安慰家长。一番忙碌,孩子病情平稳了,但考虑到可能反复,医护人员加强巡查,不敢有半点懈怠。5天后,孩子康复出院,家长千恩万谢地走了。
今年47岁的护士徐菊香参加工作至今,几乎没有休息这一概念。“我不是不顾家,但真的没时间。下班已累得倒在床上,家务都由老公做,回去吃了一口就赶回医院。实在忙不过来时就麻烦父母和公婆,到这把年纪还要做‘啃老族’。”徐菊香开玩笑说。

“她老公还是我们科室忠实的后援团呢。”一个护士笑着说,“科室里什么坏了,她老公总是来帮我们修。都说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默默支持的女人,她正好反过来了。”

护士长龚海燕家里长期储备着方便面。她忙不过来时,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就自己煮方便面吃。护士宋娟已经想不起来上次带儿子去买衣服是什么时候了。科里几个小姑娘因为工作影响了谈恋爱。即使这样,她们仍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分外事”也同样热情。小孩血管细,化验室抽血针插不准,外科、五官科的小孩子挂盐水、打针打偏了,第一时间就想到小儿科。接到电话,她们就立刻急匆匆地赶去。

“我们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能让孩子们少一点痛苦,我们就高兴。”医生护士们怀着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

小儿科里都是小病人,为他们打针真不容易。有时候孩子一哭家长就跟她们急。一个小病人高烧2天没退,护士董玲玲被家长打得肾脏出血。流着委屈的眼泪她依然继续站在岗位上。一次龚海燕给一个哭闹的孩子输液,未能一针见血,心疼孩子的家长把她臭骂了一通。过后,家长不好意思地来道歉,她却说应该道歉的是我。

“被骂的滋味不好受,但我们理解家长们的心情。我们应该对自己要求更高。幸好绝大部分家长都能理解我们。”一位医生这样告诉记者。

值得期待的是,在建的人民医院门急诊大楼将于今年10月下旬完工。到时5楼将成立一个儿童护理中心,集新生儿监护、儿科病房、儿科门诊、儿童急诊为一体,还会建一个儿童乐园,让小儿科更显人性化。龚海燕笑着说:“儿童护理中心建成后,孩子们可以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那时,人手应该不会这么紧了。”             ■本报记者  顾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