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塘种藕掘金银
时间:2008-01-14 A+   A- 举报

1月11日上午,烟雨蒙蒙。在王鲍镇塌水桥村6组一方藕塘里,穿着皮衣皮裤的赵兴平正手持高压水枪采挖莲藕。在枯败的枝条下面,伴随着一声声“咔嚓”的声响,赵兴平将一只只白嫩的莲藕拔出水面,然后交给早已等在岸上的商贩。比挖藕声更清脆的,是赵兴平丰收后爽朗的笑声。

今年48岁的赵兴平在2005年与白莲藕结缘。通过一位朋友介绍,原来在窑厂运泥的赵兴平来到海门临江,为一个安徽籍藕塘承包者挖藕。一天50元工钱,让勤劳肯苦的他很知足。只是工期短了些,4个月后,赵兴平就“打道回府”了。

此时,塌水桥村支部书记施学达找到赵兴平问,村里有近20亩的废沟塘,与其帮别人挖藕,还不如自己种植?村支书的一番点拨让他倍感振奋。2006年,赵兴平一口气包下了村里9亩废沟塘,并以每公斤3元的价格从原来打工的老板处购回了2000公斤藕种,在当年清明时节种了下去。

藕并不娇贵,培管起来比较容易。赵兴平说:“只要种植时注意密度,平时注意施肥,灌水。不要花太多精力就能获得理想的产量。”当年,赵兴平的藕塘亩产2500多公斤,每亩收入超过了5000元。

尝到了甜头,赵兴平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2007年初又“吃”下了村南一块10余亩的沟塘,莲藕的种植面积扩大到20亩。种藕有了名气,十里八乡的小贩纷纷慕名前来,批发采购。

说到种植藕的好处,赵兴平头头是道,白莲藕是多年生蔬菜,采收时留下的藕芽,来年仍可扎根繁衍。可以说是一次投资,多年受益。还有就是销售时间长,一年中有9个月的销售期。另外,藕在水里,能长时间保持品质,可根据市场变化采收出售。

刚过元旦,赵兴平又将该镇松桥村的一个废窑场承包了下来。他要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尝试藕塘养鱼,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作为一个干苦力出身的庄稼汉,小有收获的赵兴平面对采访,诚恳地告诉记者:“水面浪费不少,种藕效益蛮好,有心创业的农民兄弟不妨共同致富。”    本报记者   范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