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的汉隶书法,气韵沉静肃穆,字体秀逸清丽。字如其人,张卫生,这位被曹家镇人尊称为“张老师”的大江中学特聘书法教师看上去斯文而有内涵。日前,沐着冬日的暖阳,记者在大江中学倾听了张卫生不辞辛劳,不计报酬,全心普及书法艺术教学的故事,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敬佩。
张卫生出身贫寒,今生用的第一支毛笔是别人送的。上小学一年级时,镇上摆摊刻图章老先生工整美观的字体,强烈吸引了年少的张卫生。老先生看他的着迷样,就送了他一支毛笔,告诉他只要平时多练字就能写好看了。张卫生如获至宝,拿回家就开始在旧报纸上对照字帖练字。
对书法的浓厚兴趣使张卫生在整个学生生涯中从没间断过习字。无师自通,高中毕业时,他那手字得到了本地书法爱好人士的肯定,成了所居住的曹家镇小有名气的“书法家”。谁家有个红白喜事的都找他写字。
2002年,大江中学老师朱新美慕名找张卫生写了一幅字,随后提出邀他为学生上习字课的要求。张卫生于是利用工作间隙,每个星期给朱老师班上的学生讲一节习字课,不收任何费用。一个学期下来,朱老师班学生的写字整体水平大有长进,引来其他班级师生的羡慕。第二年,在师生们的强烈要求下,学校特聘张卫生担任大江中学高一年级的书法教师。
其时,张卫生正面临下岗。但做一项自己感兴趣且惠及众多学生的事,他还是觉得十分值得。大江中学于是成为江苏省内首家将书法列入高一课表的中学。张卫生根据自身的习字和教学经验,自编了一本90页的校本硬笔书法教材。“由趣入门、由情动手、情趣交融”的教学方式,使写字课成了高一学生欢迎的课程,学生们的字越练越好,不少老师也常常前来讨教。一时间,大江校园内一片墨香。2006年,大江中学被江苏省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授予“江苏省首批书法特色学校”称号。“今年高考阅卷采用了电脑扫描的新模式,学生字体工整卷面洁净将更有机会赢得印象分。”老师们也对卓见成效的写字课深表欣慰。
“练书法也有利于培养孩子形成做事专一,持之以恒,尊重别人的良好品格。”张卫生对他的书法教学还有着独到的见解,并有意识地将这一品格培养灌输到学生习字中。他特地自带了几名禀赋优良的学生,其中一名是遭高压线电击而失掉双臂和左腿的刘凯健。针对刘凯健的特殊情况,张卫生总是自己先揣摩用脚持笔的力度,再耐心传授。这比教一般学生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但张卫生毫无怨言。校办主任文云全去年夏天去拍照片时,被两个人大汗淋漓地教与学的场景感动地掉了泪。天道酬勤,刘凯健的书法在2006年全国“新世纪曙光杯”书法比赛中获中学组金奖。2007年底,刘凯健的作品再度入选全国书法展示赛。
张卫生的书法教学得到了本地教育界的一致公认,他的书法课程排得不能再满了。除了大江中学高一每星期18课时外,张卫生还担任合作镇初中8个班级及少年宫书法培训班的书法教师。课余时间,他还要去做讲座,并辅导有意发展书法兴趣的学生,这些都是不计报酬的,但他乐此不疲。
记者从大江中学其他老师的口中获悉,张卫生的妻子也已下岗,现在为上初三的女儿陪读。张卫生的工作强度很大,但他只是名编外教师,学校给予的报酬是轻微的。“张老师对普及书法教学的这份醉心,守得住清贫的这种品德,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必将成为他们推崇的榜样。”大江中学校长施东飞如此评价。 本报记者 陆玲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