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下水”里淘出金
时间:2008-01-03 A+   A- 举报

只听得有人经销羊肉、羊皮、羊毛发了“羊”财,还从未听说有人做“羊下水”生意成为老板。不过,在海复镇糖坊村,一对姓施的亲兄弟,就在别人认为是废物的“羊下水”里做出了大文章,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致富之路。

这对亲兄弟哥哥叫施南平、弟弟名施南辉,今年都已过了50岁。兄弟俩过去一直在乡间从事山羊宰杀、销售,生意做得很不错。放下“屠刀”改做“羊下水”生意还是缘于一位外地人的抱怨。
10多年前,一位徐州人告诉施家兄弟:“来启东都快两个月了,偌大的启东市场怎么就买不着羊肝、羊心、羊腰子等‘羊下水’呢,你们启东人真不会吃。”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施南辉想到:每年秋冬季节,启东大大小小的杀羊户有几百家,每天宰杀的山羊数在千头以上。这“羊下水”要是真有买主,那可是一桩好生意!施南辉当即与徐州人攀谈开来。原来在徐州一带,“羊下水”可是让食客垂涎的好东西,加工后市场好得很呐。

于是,兄弟俩筹划起了改做“羊下水”生意。在那位徐州人的牵线搭桥下,施家兄弟很快在徐州找到了大买家。

将同行们送人或者丢弃的“羊下水”收集起来,除了需要花费时间外,还需支付一定量的资金。兄弟俩先后拿出10几万元新建了两座小冷库。添置了摩托车,盖起了加工房。出门收购、在家清整,兄弟俩轮流当班、分工合作。

另辟蹊径财路广。兄弟俩做“羊下水”生意名气越来越大,前来要货的外地客户不断增多。而宰羊户们也从兄弟俩的上门收购中获得了另外一块收入,两头讨好的结果让施家兄弟赚了个盆满钵盈。前期的投资没过多久就全都收回。

近些年,启东也有食客开始对“羊下水”产生了兴趣,“羊下水”变得“稀奇”起来。尽管收购价在不断攀升,钱挣得不像先前快了,但施家兄弟的“羊下水”生意仍做得有滋有味。为啥?施南辉笑着说:“吃的人多了,我们生意才有更大的市场啊!”    本报记者   姜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