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的可凡盼上学
时间:2007-12-25 A+   A- 举报

两年之内两场大病,三年级的可凡历经磨难。有老师的关爱、同学们的帮助,顽强的小可凡躲过劫难。康复中,他盼着能早日回到课堂。

合作镇德元村8组沈雨辉家,陈设简陋。沈家8岁的儿子沈可凡端坐在椅子上,手里是一块爸爸亲手做的小黑板。黑板上,可凡用粉笔写下一行字“我想早日回学校!”

这是一个坚强而又好学的孩子,尽管被病痛折磨,两年中只能间隔上学,但依然得到了3张“三好学生”和1张“文明学生”奖状。

去年5月的一天,放学回家的可凡跟妈妈说耳朵疼,母亲顾金红没太在意。过了一天,可凡说痛得厉害。妈妈用细木针一抠,耳朵里顿时就流出了脓血水。妈妈急了,连忙带孩子上医院检查,医生们都说是“中耳炎”,但用药后未见好转。

得知孩子耳朵出了问题,在上海做木工的爸爸沈雨辉赶回了家。这期间,可凡耳朵里居然长出了吓人的肉瘤。这一下,爸妈惊呆了,直接抱着孩子去了上海。专家检查后,确诊可凡耳朵里长了“横纹肌肉瘤”,提出了“或者手术切除或者放疗”两个治疗办法。手术切除需要十几万元医疗费。摸摸口袋里辛苦多年积攒的四五万元钱,踌躇再三,沈雨辉夫妇选择了放疗。

辗转于启东、南通、上海多家医院,囊中羞涩的夫妇俩最终带孩子来到了南通市肿瘤医院进行治疗。50多天,一天八九百元的治疗费用,用光了家中的积蓄。治疗的结果十分好,小可凡的耳朵奇迹般地康复。沈雨辉夫妇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孩子健康就好。

可凡热爱学习,在休学放疗的日子里,可凡在妈妈的指导下,努力地学习。今年年初,可凡病愈了。妈妈骑着自行车,每天接送他到四公里外的合作镇中心小学上学。重又背上书包,母子俩心里甜甜的。由于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尽管离开教室大半年,可凡的学习成绩居然没有拉下,还被评为了“文明学生”。

所有人都以为,小可凡逃过一劫,灾难从此离他而去。谁知道,一场更大的劫难却紧随其后。今年暑假结束前,可凡发现左腿痛得不能走路了,接下来,疼痛发展到全身,最后连大小便也失禁了。

通过检查,医生诊断可凡患上了“脊索瘤”症。可凡的尾椎骨部位长了一块肉瘤,肉瘤压迫神经,导致剧烈疼痛。孩子整宿难眠,父母心如刀绞。四处检查,上海和南京的医疗专家告诉沈雨辉夫妇,这个部位手术风险较大,费用也十分昂贵,建议他们再回南通做放疗碰碰运气。

一切从头再来,南通肿瘤医院的大夫见到这个熟悉的孩子也都心疼不已。一天又一天,沈雨辉花光了能借到的每一分钱。让人欣慰的是,可凡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为节省昂贵的治疗费用,11月22日,沈雨辉夫妇将住院化疗一个多月的儿子抱回了家。

“在最困难的时候,学校师生给了我们最大关怀,让我们倍感温暖。”沈雨辉说,就在10月份可凡面临无钱治病的关键时刻,合作镇中心小学1028名师生在常务副校长、“全国优秀教师”黄辉的倡议下,向可凡捐献爱心,共计6060元的爱心款无异于雪中送炭。同时,学校还组织起了一个5人辅导小组,帮可凡补习功课。老师们也轮流来到沈家,给可凡补课。虽然还不能独立行走,但可凡盼着重新上学的心情却已分外迫切。      本报记者    姜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