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腿闯出致富路
时间:2007-11-13 A+   A- 举报

15年前,一场车祸夺去了陈克一条腿,但年过40的他却用一条单腿走出了一条靠种植蔬菜发家的致富路。

清晨,当星星还在天空闪烁的时候,合作镇曹家镇村8组一户姓陈的农家就亮起了灯光。

晨曦中,一对中年夫妇合力把五六筐鲜嫩的茄子、青椒抬到门外的电动三轮车上,随着一阵“吱、吱、吱”的马达声响,男主人陈克利索地将车驶向野外。十几分钟后,他出现在了两公里外的曹家镇农贸市场。

经常上菜场的人都认得天天设摊卖菜的陈克,但几乎所有的顾客都不知道他只有一条腿。初看,陈克与其他菜农别无两样,其实,陈克的蔬菜上,浸注着一个残疾人异样的汗水和心血。

15年前的那一场车祸成了陈克人生历程中的一个拐点。那年盛夏,在沪从事冷饮贩卖的陈克穿梭于大街小巷,突然,一辆装载集装箱的大型货车从身边驶过,刮倒陈克,车后轮无情地从他小腿上辗过。陈克随后被送进了医院,但左脚已被碾烂,医生们为陈克接上了右腿,却无力还原他的左小腿。一夜之间,42岁的陈克成了只有一条腿的残疾人。

望着空洞洞的左脚裤,陈克和妻子哭干了眼泪,但仍得面对现实。在上海住了8个月医院,陈克戴着假肢,拄着拐杖,回到了曹家镇村老家。

上有老、下有小,今后的日子又将如何度过?消沉了一段时间后的陈克决定自食其力。在亲戚的介绍下,陈克来到一所中学当起了门卫,可有限的工资却只够他一个人开销。看到本就瘦弱的妻子越发消瘦,要强的陈克寻思着如何能为家庭担当起一个男人的责任。

那一年,妻子种了几埭芋艿卖,竟然有100多元的收成。由此,陈克看到了种菜的前景,他就把回家种菜的想法告诉妻子,妻子拗不过丈夫,就让陈克试一试。

找行家、看资料、买农资似乎都是小事,要让一个没了左腿的残疾人种菜,真是要他的命。但陈克愣是下地操起了农具。塑料小棚低矮狭窄,而陈克的假肢无法弯曲,他干脆脱下假肢,用海绵包着残腿,跪着下种、耕作、除草、施肥和收割。一张凳脚下钉了一块木板的小板凳是他随身必须携带的“伙伴”,累了,陈克就在这张小板凳上休息片刻。为了这一片五颜六色的蔬菜,他流淌的汗水不知要比常人多出多少。

种蔬菜收入颇丰,陈克尝到了甜头把艰辛抛在了脑后。看到众多农户因为缺少好苗而种不上高产优质蔬菜,陈克于10年前又搞起了菜秧的培养和零销。种菜的面积一扩再扩,达到了4亩,陈克为体谅妻子,还风雨无阻地赶早市卖起了蔬菜。

一年四季与菜打交道,除了开春那两个月,陈克每天都要从天亮干到天黑。超负荷的劳动让陈克残腿的断面经常磨出血水,无法穿上假肢。每当这个时候,陈克便忙里偷闲休息片刻,血水一止又照样出现在他的菜地。无数次,妻子抱着他的残腿泪流不止。

陈克以自己的劳动重新担当起了家庭的顶梁柱。这些年里,陈克将蔬菜种植由塑料小棚改成塑料中棚,又扩展成了塑料大棚。茄子、番茄、青椒,生菜、花菜、包菜,甜瓜、冬瓜、西瓜,陈克菜菜精通、瓜瓜熟套。他出售的菜秧苗更是以他的诚信,名扬四方乡村。

一个肢残人靠种菜发家致富,陈克的坚持不由得让陪同采访的市残联同志也钦佩不已。但就在我们合上采访本的时候,曹家镇村盛书记补充的一个素材让记者再一次感动,陈克竟然还兼着8组的村民组长。一年到头的村里事务,东东西西的四五十户人家,陈克以一条残腿上传下达,他的足迹一遍又一遍地印在了每个乡邻的家中。握住陈克那双满是老茧的手,这位身残志坚农民大哥的形象是那样高大。    本报记者   姜  斌  蔡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