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丁友生的启东情缘
时间:2007-11-01 A+   A- 举报

丁友生,浙江湖州人,南通艾德旺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一个六旬老人,却毅然带着六位股东投资启东。从此,他与这块东疆宝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10月21日,在市滨江精细化工园区艾德旺化工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一个中等身材的老人正愉快地在一张慈善捐款150万元的协议书上签字。他就是来自浙江湖洲的丁友生,一个健谈开朗又有点“倔”的浙商。

不谈慈善募捐,谈起三年前决定投资启东的那段经历,丁友生显得颇有些骄傲自得:“我们艾德旺公司是第一家进驻启东滨江精细化工园区的企业”。

那年,丁友生带着台湾、香港等地6个股东一起考察了苏北及其他省市的相关地区。考察启东后,其中有三个股东不同意在启投资,因为那时滨江精细化工园还是一片芦苇荡,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更谈不上有什么污水处理设施了。而丁友生就是有点“倔”,眼光独到的他发现,启东百姓的生活条件好,文化先进,滨江精细化工园区处于长江下游,发展化工产业的地理条件较为优越,发展前景好。“工业,最重要的就是投资环境。启东政府的招商引资力度和城市建设是我们考察的几个县级市中最出类拔萃的。”“倔老头”就认准了启东。

艾德旺的前身是浙江的一家中等规模企业,主要产品为塑料注剂。作为第一批进区企业,2005年公司开业投产后,丁友生就成了滨江化工园区的代言人,许多想进驻园区的外商都会先去艾德旺探探情况,这其中,就包括美国龙猛哈斯公司、法国的阿托公司等著名的化工企业。

时过不久,园区当时的管理模式让丁友生觉得很有问题,因为那时园区是由私人承包经营的,而在丁友生看来,园区里的许多事情需要政府进行协调,凭借承包者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同时,园区的开发需要统一有序的管理,承包者个人的管理也有局限,总之,那时园区的管理模式无法引领企业发展。于是,“倔老头”耐不住性子,给市委书记沈振新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的看法。

“没隔几天,沈书记来了,他握住我的手说,这封信我整整看了三遍”。丁友生记得特别清楚。不久以后,园区的管理体制悄然发生了变化,“园区管委会成立了,园区企业征地、建设、开业需要的手续,他们一起帮助协调办理,就连家属吃饭、住宿,他们都帮着忙里忙外。”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艾德旺公司产值从2005年的5000万元,上升到2006年的1.6亿,今年预计达到2个亿,事实证明了丁友生的投资启东“倔”得有理。目前,企业约有员工250人,其中有50名大学生都来自外地,“因为这里的生活条件和苏南差不多,所以大学生还是能留得住的”。最让他开心的是这几年启东城市建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时客户来园区考察时,也都对启东的市容环境、住宿条件表示满意”。

这位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的高材生,并不懂化工,但是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使他成了一位化工方面的行家。他还爽朗地与记者聊起了他的家人,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在上海发展,一个则在家乡浙江湖州。不经意间,他谈起了又一件“倔”事,他不想把这么大的企业托付给自己的孩子,他说,企业不能实行家属制,企业应该让更有有能力的人去管理。

虽然年逾六旬,但是丁友生仍然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朝气和活力,他说,他要在园区再征50亩地,把企业的销售提升到4个亿,那时才准备退休。这个“倔强”的六旬“老头儿”还要干下去,要把艾德旺这朵奇葩在启东大地上越开越鲜艳。      本报记者    陈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