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使的誓言
时间:2007-10-24 A+   A- 举报

施丽娟,67岁,市人民医院退休医生,党的十三大代表。数十年来,施丽娟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奉献”二字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初见身材娇小、为人随和的施丽娟,让人很难把她与“党的十三大代表”、“江苏省劳动模范”划上等号,头顶无数绚丽光环的施丽娟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知识女性。

曾经担任过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的施丽娟在妇产科工作岗位上已经默默耕耘了40多个年头,直到今天,已经67岁的她,还留在妇产科门诊为广大妇女姐妹解除病痛。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记者采访了施丽娟,从这位党的十三大代表身上探寻一个党员的奉献历程。

已经无法记得清40年里迎来了多少新的生命,挽救了多少产妇的生命,也无法说得清这么多年来为多少姐妹解除了病痛。打开回忆的闸门,施丽娟想起了27年前那一次为挽救一个年青产妇所经历的风险。那年春天,妇产科收治了一位身怀恶性葡萄胎的年青妇女,患者持续高烧,并发肠胀气,肚子鼓成球状,生命危在旦夕。多数医生已叹息摇头,紧要关头,身为科主任的施丽娟再一次详尽分析病情,提出了打半支“新斯的明”的解决方案,但万一无效,病人极有可能很快死亡。面对巨大压力,施丽娟坦诚而又果断地向病家讲清病情与救治方案的紧迫性和危险性。她那坚定的目光给了病家和同行以信心。几分钟后施丽娟大胆实施了该方案,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作为救死扶伤的一朵浪花,施丽娟几十年来为我市妇女病治疗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她是我市第一批能开展妇产科高难度手术的大夫,她保持着她所领导科室20多年无医疗事故的记录,她是我市第一个获得专家级“主任医师”职称的妇产科医生。

辛苦工作、执着奉献的施丽娟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1982年,在鲜艳的党旗前,她立下铮铮誓言入党,后又被评为省劳动模范。1987年,她光荣地当选为党的十三大代表,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到北京出席党的十三大,第一次坐上了飞机。那个时候,我的工作从不分白天黑夜,作为一名基层来的妇产科医生,我从当年的计划生育之难想到了开展计生立法的重要性,就在大会小组发言时提出了这个建议。”回想20年前党的十三大盛况,施丽娟激奋之情溢于言表。

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等全新的词汇,昭示着改革开放后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回到启东,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岗位,施丽娟考虑的是如何为党旗添光彩,如何以一个医生之手为更多患者解病痛和烦恼。

尽管走上了医院副院长的领导岗位,但施丽娟的心还在妇女姐妹身上,当遇到妇女难产、抢救险危患者等疑难险要时刻,施丽娟常常第一个出现在手术室。从退居二线重回科室、从让贤新人甘当人梯,默默奉献于她所挚爱的妇科职业,真情待姐妹、巧手除病疾,施丽娟就像春蚕吐丝。

2001年,61岁的施丽娟退休离开了她倾注了38年心血的医院。当时,施丽娟可以到已在美国事业有成的儿子身边颐养天年,也可以接受兄弟医院的高薪聘请,出任技术顾问,更可以告老回家,和老伴安享晚年。思虑再三,她最终接受了医院领导留用她的请求,只是,她向组织上提出了无偿义诊、周六不休的想法。于是,市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悄悄然有了一个妇科专家“坐诊”。在施丽娟的门诊上,慕名而来的妇女姐妹常常排起长队。褪去了职务的耀眼光环,施丽娟在许多患者眼里依然是那样的慈爱。检查周到细致,处方简明小额,白衣天使的爱就这样送到了无数患者的心上。

40多年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施丽娟从事着爱的事业,她用火热的心给数以千计的病人带来了健康,给数以千计的母亲接生了新的生命,给数以千计的育龄妇女送来了温馨和幸福。尽管已近古稀之年,但施丽娟仍以她奉献不止的光和热,在广大患者和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一个共产党员的丰碑。  本报记者  姜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