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莲英,一位退休的省劳模,她以“助人为乐,乐在其中”为人生格言,一如金桂,阵阵清香,溢满社区。
布衣布鞋,慈眉善目。记者眼里的陈莲英是那样的朴素、亲和。
家住幸福二村19号楼的陈莲英,曾是一位小学教师。年轻时,她立足三尺讲台,曾获得“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江苏省劳动模范”等一系列荣誉。1985年,陈莲英光荣退休,但生性闲不住的她琢磨着如何再立新功。
早出晚归、忙碌从教,令陈莲英对居住了多年的社区很陌生。那就先将楼房前后和自己所在楼道内的卫生弄弄干净。于是,陈莲英成了19号楼的义务环卫工,有她每天半小时的义务清扫,19号楼的居民每一天都有一个清洁的居住环境。
天长日久,居民们发现她开始干起了越来越多的分外事。租住在3楼的一个女青年,常常深更半夜还和男友吵闹,影响了楼上楼下居民的正常休息,陈莲英知道后,“不识相”地上门做工作。一次不行就两次,经她苦口婆心去劝说,这个女青年后来再也没让陈老师操过心;19号楼到社区健身中心的一条道路旁长着不少杂草,陈老师就一把斜凿一张矮凳,几年如一日,将杂草拔得干干净净;楼上的浩浩到了上学的年龄,但父母都在企业工作,孩子中午吃饭成了小两口的心病,陈老师晓得后,主动揽下了无偿为浩浩烧午饭和辅导功课的活儿,一晃两年过去了,好多人都误把浩浩当成了陈老师的孙子。
在社区里,陈老师还有一个“小广播”的雅号。幸福二村不少老人喜欢下午聚集一道聊聊“山海经”,几十年来坚持订报读报的陈老师觉得自己也有用武之地。于是,她自告奋勇担当起了时事新闻宣传员。每天下午,除了刮风下雨,陈老师总会出现在老人堆里。今年春天,陈老师有一次因故迟到,大伙儿放心不下还找上了门。
天天和老人们“混”在一起,陈莲英在大家赞许中干劲更足。社区成立义务联防队,她踊跃报名,社区建立关工委,她当仁不让。7月份,在社区小菜场上,佩戴联防队员袖章的陈老师在好心人帮助下,将一个假币贩子扭送进了派出所。一个月前,她盯住一个行为不端的拾荒人员,迫使那人灰溜溜离开小区。有一天傍晚,陈老师为了一只盖子被偷的化粪池口,在等待修理过程中,“站岗”到晚上九点钟。今夏社区为孩子们开展“七彩的夏日”活动,陈老师忙前忙后,竟然没空帮儿女们带带孙辈。
在幸福二村,陈老师与两位孤寡老人牵手的故事被传为美谈。80多岁的顾兰英老人是陈老师当年同事的母亲,4年前,那个同事病故,老人住进老年公寓。陈莲英知道后,就三天两头去看望老人,每次带上礼物,更多的是陪老人散步聊天。中秋节,她必定给老人送上月饼,过年时,她年年给老人包上一个100元的红包。老人逢人便讲:“陈老师是我女儿呐。”今年年初,陈莲英还认识了与顾老太相邻的季佳美老人,就把她也纳入了照顾范围。中秋节,她刚慰问了两个老人,国庆节里,她又赶着来到老人身边嘘寒问暖。
“再接再厉、再立新功。”25年前江苏省领导在省劳模颁奖大会上的勉励,陈莲英依然历历在目,“助人为乐、乐在其中,我要用省领导发给我的这支精美钢笔,书写最美夕阳。”面对采访,陈莲英老师坦露的心声,是那样的平实,一如她的名字。 本报记者 姜 斌 实习记者 张春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