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萍,女,47岁,久隆镇扶风村党支部副书记兼计生专干。风风火火、快人快语的她在农村计生岗位上工作了20年。
今年47岁的孙萍长得高高大大,天生一副大嗓门,有人开玩笑地说她像“男客”。回想当年,27岁的孙萍刚任村计生专干时,仅凭着冲天干劲,村里计划生育率提高了。但孙萍发现自己并不受群众欢迎,苦恼之时,她请教老“计生”,答案是工作做不到以心换心,计划生育就会进入死胡同。孙萍茅塞顿开,从那时候起,她把与育龄妇女交朋友作为工作的前提。
孙萍首先给自己定下每天走访3个育龄妇女的硬指标,1个多月里,孙萍骑自行车把全村计生户跑了个遍。停下车,一撸袖子就和姐妹们拉家常、讲来意、话道理、听呼声,送上计生用品。如此一来,谁家都得给这个外嫁来的女干部面子。“有事,喊我。”临别时,孙萍总会留下这样一句话。慢慢地,她得到了育龄妇女的信赖,孙萍因此与姐妹们贴上了心。
风里来雨里去,计划生育在孙萍手里变成了村民自觉行动,她打心眼里爱上了这一行。自行车骑坏了一辆又一辆,在丈夫支持下,孙萍干脆花5000元买了一辆重庆80型摩托车,这在10年前,可是孙萍两年的收入。农村中男劳力大多外出,育龄妇女们作个检查、做个措施得有人陪伴,而孙萍是大家离不开的知心人。于是,孙萍的摩托车成了计生对象到镇上接受服务的专车,孙萍自然成了“车夫”。车接车送、车进车出,在孙萍摩托车变旧的过程中,天东村多年无人超生,成了全镇计生先进村。
2001年,天东村与扶风村合并,孙萍任副书记兼计生专干。村子大了,但孙萍干劲不减,她将村里847个育龄妇女、677个已婚育龄妇女和606个一孩育龄妇女的情况了如指掌。新婚要送优育手册,婚后要办准生手续,怀孕了要辅导孕期保健,生产后要落实节育措施,妇女过了更年期则要提醒取环。孙萍一刻不停地唱好计生“四季歌”。
动员组织姐妹参加镇上的“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工程”,并承担起留守妇女和老年女性的接送,今年最多的一天,她前后载了6个妇女往返于3公里外的镇计生服务站。5年中,到底有多少妇女坐她的摩托车参加了妇科检查,孙萍自己也说不清。将心比心,孙萍工作中得心应手。9组育龄妇女小杨计划外怀孕,丈夫又不在家中,孙萍不请自到,载着她到镇上做了措施,回来后先安顿好她的吃住,再接来她的父母,几天里先后5次上门看望,令小杨感动得泪流满面。29组沈某再婚后想超生一个孩子,孙萍上门耐心地宣传法规,分析利弊,最终打消了她再生一个的想法。
孙萍做好基础工作之余,还腾出手脚帮扶5个计生困难家庭,工作更忙摩托车也派上了更大的用场。她与孤儿顾小小“亲情牵手”,为她办低保、搞募捐、减免学杂费,落实抚养对象,小小今年12岁了,还在快乐地念书;将特困户王雪冲介绍到附近企业上班,王家从此生活出现转机;34组有一个计生后遗症老人,孙萍年年农忙时领着村干部帮他收种,老人逢人便夸孙萍这闺女好。这些年里,孙萍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农村工作特别是计划生育工作上,儿子前年高考,她让老母亲陪读;公公病在床上多年,孙萍宁愿让丈夫放弃几十元一天的收入服伺老人,也舍不得停下手头的事务。日复一日,孙萍风风火火地奔波于自己钟爱的计生事业,以自己的艰苦努力让已经14年无超生的先进村锦上添花,孙萍的车轮下,辗出的是她奉献姐妹的一道道厚重印迹。 本报记者 姜 斌 通讯员 郁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