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林,退休老教师,古稀之年挑起村关工委主任担子,热心关注村里近百名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解除了村里带孙辈老人们的后顾之忧。
9月15日,中小学开学后的第二个双休日。东元镇桃洪村78岁的退休老教师杨志林又忙开了。早晨,他先到村广播室,作关于祖辈如何带好孙辈的广播讲座。上午,他走进第6村民组小朋友洋洋家,了解曾经好动的他开学半个月表现如何。下午, 杨志林又骑车到村西,为辅导了1年多的5年级学生凯凯补课。村里那些带孩子的老人们都说:“有杨老师关心孩子,我俚真是放心啊。”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杨志林退休回到了桃洪村,喜欢书法的他写写画画乐享晚年。杨老师76岁那年,村里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村民们把德高望重的他推上了主任的位置。从此,杨志林又在晚年开始续写他的教育篇章。
关工委工作面广量大,杨老师就从农村家庭的祖辈如何带好孙辈这一问题入手,联合倪少达、黄祖兴、张斌三位村关工委成员,徒步走遍全村144个中小学生家庭,了解到村里由爷爷奶奶带的留守学生占比超过了五分之三,且不会带、带不好孩子的现象较多,老人们常常不知所措。于是,关注留守儿童,为农村家庭解除后顾之忧,成了杨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家家走访,将所有孩子登记造册,再和孩子们一个个谈心,几个月下来,杨老师成了爷爷奶奶们最欢迎、孩子们最知心的客人了。每逢节假日,杨老师还常常给大伙儿讲育儿常识、说做人道理、评家长里短、夸好人好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乡亲来听课。期间,杨老师还帮带了5名调皮学生,让他们都慢慢变得自觉了。
有了杨老师的指导,村里那些爷爷奶奶们开始懂得如何管教孩子,孩子们也明白了更多的道理。一段时间后,村里渐渐少了偷上网吧、无事溜达、顶撞长辈的孩子。2007年春节前夕,好几个外出经商打工的家长回家后看到孩子的变化,特意赶到杨老师家中向他致谢。
今年暑假,杨老师又思虑着如何让孩子们过一个充实、愉快、有意义的假期。他和村关工委的4名老同志一合计,决定在全村孩子中开展一个“为爷爷奶奶扫一次地、擦一次凉席、挂一次蚊帐”的做好事活动,举办一场包含写字、作文和跳绳、打乒乓球在内的综合比赛,得到了全村人的热烈响应。看到“小祖宗”们竟然主动做起家务,还嚷嚷着要在孩子们中争第一,祖辈们都笑得十分开怀。8月14日,村关工委在村公共服务中心组织了有40多名留守孩子参加的写字、作文和跳绳、打乒乓比赛,还进行了“做好事明星”评选,爷爷奶奶帮忙助阵、小家伙们摩拳擦掌,一个上午的比赛决出11个奖项,尽管奖品并不丰厚,但老人们都为孩子的进步与成长感到由衷高兴。
整个暑假,桃洪村里的留守孩子共做了大大小小三四千件好事,无人惹过一件麻烦事。开学后,周边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对桃洪村的学生刮目相看。村民们纷纷评说,杨老师的奉献和表率,无疑让孩子们在感受关爱的同时,感悟到了一种在书上很难学到的人格力量。 本报记者 姜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