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桃李更芬芳
时间:2007-09-20 A+   A- 举报

长江中学教师沈兰美,善于在岗位实践中寻觅教学规律,真心授业,桃李芬芳,备受家长和学生爱戴,最近获得了启东市“二十佳园丁”奖。

时近中秋,长江中学教师沈兰美的手机短信又开始多起来,一条条都是来自她的学生及家长们,字里行间表达着良好的祝愿和深深的谢意。每每看到这些,沈兰美常会喜极而泣。

这是一名在教坛颇有造诣和成就的好教师。教育学生要琢磨,找规律,这是沈兰美从教20多年一直注重的教学方式,也成为她醉心教学研究的源动力。

2001年,长江中学的“OM”(头脑奥林匹克)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这是一项开发学生头脑潜能、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外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沈兰美发现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为什么不将此引入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他们的解题思路呢?”沈兰美向学校领导提出了这个想法。

不久,学校予以采纳,并成立了相关教研组,对这种教育新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并将之称为“OK”教学模式。作为此项研究的倡议者和参与者,沈兰美积极思考,潜心实践,她所实施的课题《“OK”课堂教育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入选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作为一项子课题被评为二等奖。沈兰美的语言课堂,通常是她进行开导性思维提问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回答,答案各有侧重,但不离中心。这种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合作的方式使她的课堂十分活跃,学生们都爱上精彩的语言课。

善于教给学生方法和规律,是沈兰美的教学特点。在教苏轼的《水调歌头》这课时,她提问“高处不胜寒”的喻意。学生们纷纷围绕自然环境特点作答。沈兰美于是引经据典,结合讲述苏轼当时所处时代的政治背景,让学生们恍然大悟的同时,明白了学古诗文要在当时的大背景下考虑其真正含义的道理。“教给他们规律,就好比交给学生一把解题的钥匙,让他们能自己开启答题的大门。”沈兰美说。

沈兰美的教学模式成效颇显,她所带的班级语文成绩一直在年级组名列前茅。学校于是就让她专门负责初三年级成绩较差的班。一块原本收成不好的贫瘠土地,经过沈兰美辛勤而精巧地劳作,也能得到一个让人满意的收获。就如沈兰美去年接手的初三(15)班,今年中考高分人数明显上升,班上的石天宇还成了学校中考状元。

“你真心去爱学生,了解学生,肯定学生,学生就会提高对学习的信心。”沈兰美对执教的班级中的每位学生的特点几乎都了如指掌。在她今年执教的初三(10)班一个叫陈玺全的学生,一开始交上的作业字写得十分糟糕。沈兰美找他谈心,从他父母取的名字讲起,强调父母对他的殷切期望,激发他的信心。果不其然,第二天,他的作业就从“中下”一跃为“优”。今年教师节那天,陈玺全把暑假里到西藏旅游时买的一把牦牛梳送给他敬爱的沈老师,表示对她的谢意。现在每当看到那把梳子,沈兰美都很激动,礼轻情义重,她觉得她的爱心有了回报。

在2006年执教的班上,沈兰美发现学生陆倾城似乎患上了轻度的忧郁症,常常在食堂吃饭时会突然哭泣。经了解,这名女生的父母都在外经商,自己觉得十分孤独。当时,沈兰美在学校附近的长龙苑定购的新房刚拿到手,她就将班里的学生摸了一下底,将与陆倾城境况相似的5位女生安排住进了自己的新房中。每到星期日学校食堂休息时,她就让她们到家中来吃饭,同时义务辅导功课。这5个女孩得到班主任老师的特别关爱,又感受了一个小群体的温暖,学习安心用功,最终都考上了高中。
  由于长年执教初中毕业班,沈兰美的工作强度比普通教师要大很多。几年来,她一直担任初三语言备课组长,任务再度加重。好强的她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她起早贪黑,常常从早晨5点半一直忙到晚上9点半。为提高年级语文教学水平,她亲手辅导老师们做多媒体课件,传授课堂教学经验,以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一段时间下来,不少老师纷纷发现他们的课堂效率都提高了。   本报记者   陆玲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