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华的生活因19岁时的一场眼疾而改变,原本健康的他成了一名盲人。在经历最初的痛苦后,乐观的他选择了坚强。如今,他已拥有一家自己的盲人按摩院。
9月14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幸福岛的易家民盲人按摩中心时,店主王海华正在打扫卫生。视力只有0.01的他几乎失明,但干起活来却不打半点折扣。面对记者的好奇,王海华说:“眼睛虽然看不见,但是只要心里明亮,任何事都难不倒我。”
今年30岁的王海华原本是一名健康人。19岁那年,一场眼疾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当时,在一家企业上班的王海华感觉自己的视力逐渐减退,他没放在心上,以为是近视。直到看电视时贴到电视机上也看不太清,工作时把划成正方形的玻璃都划成平行四边形时,王海华才去配眼镜。但是,结果却出乎王海华及家人的意料,没有一副眼镜合适。他们这才意识到情况不妙,连忙赶到南通医院检查,诊断结果为视神经炎性导致视神经萎缩。此后,虽经各方治疗,但效果不明显,且视力一点点减退,几近失明。
从健康人到盲人,王海华最初的心情无法用言语表达,他脑子里常一片空白,什么都不愿想,整天以泪洗面。父母亲的安慰,亲戚朋友的劝说,都显得那样苍白。一次,他无意间听见从不轻易掉泪的父亲和母亲说起他的事时竟嚎啕大哭,这让他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憾,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再让遭受打击的父母伤心了。
心里亮堂后,王海华开始寻找出路。2000年9月,王海华向父亲提出要做海蜇生意。因为先前他看到别人做此项生意赚得不错。但是父亲却说,眼睛看不出,连秤都看不清,怎么卖?王海华回家大哭了一场。但这没有改变他赚钱的迫切愿望。那年中秋节,王海华凭着尽存的一点光感,独自一人到汇龙镇水果批发市场进了200多元的红富士。但是,黑心摊主欺负他看不清,骗了他,把烂苹果充红富士卖给他。最后,王海华只得把历尽艰辛运到聚星镇的“红富士”苹果亏本甩卖。
此后,王海华尝试过摆摊卖鞋子、内衣,但均因眼睛看不出而失败。正当王海华在迷惘中徘徊时,2002年4月,市残联通知他到南京现代推拿按摩学校接受1个月的免费按摩培训。在南京学按摩期间,人生的转机发生了,他认识了一同去培训的盲人女孩黄春英。相同的经历,让两个人很谈得来。黄春英不时鼓励他:“别人都能学得好,你不比别人笨,应该学得更好。”就这样,两人互相鼓励,互相学习,按摩技术提高得非常快。一次,老师借用食堂为大家讲滚法的技术要领。王海华边听,边在下面练手法。由于食堂里都是铁凳子,刚学手法又没掌握好,一节课下来,王海华的手背关节处都是血。就这样,王海华以自己的勤奋换来了好手艺。一个月后,他和黄春英被该校校长推荐到南京足疗研究中心工作。但是,实际问题也接踵而至,到该中心来的大都是做足疗,他们两人由于眼睛看不出,常常端着脚桶跑错房间。无奈之下,他们向老板辞职。
2002年10月1日,回到家的王海华在聚星镇开了一家“首家盲人推拿康复中心”。第一个月生意不错,赚了1500元,这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但是,到11月、12月,由于天气转冷,他租的是西向门面,又没空调,客人越来越少,最后支撑不下去了。最后,两人不得不又到外面去打工,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都没干多长时间就回来了。虽然事业遭遇不顺,但两人的爱情却瓜熟蒂落,他们于2003年4月结婚。
2005年11月,在妻子的鼓励下,王海华与别人合伙创办了易家民盲人按摩中心。第一年,不但没赚到钱,还亏了房租。合伙人撤退了。王海华决定自己再做一年,因为他发现由于他们夫妻服务态度好,手法到位,已经有一群老顾客了。他不愿意放弃这个商机。王海华的判断是准确的,他们的生意越来越好,现在,他的按摩中心还安排了5位盲人就业。王海华说:“我和许多客人成了朋友,我尽力为他们服务好。而我有什么困难,他们也都愿意帮助我。像今年租这房子时,由于没钱,一位顾客主动把钱借给我。”生意出现了转机,但王海华没有停止继续学习的步伐,在拿到盲人中级、高级按摩师证书后,今年11月,他将去参加盲人高级按摩医师的培训。对未来,王海华的心里一片光明。 本报记者 范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