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仁,33岁,重庆云阳县人。10年前一个在工地上打零工的打工仔,凭着一份坚毅和诚信,在启东及周边地区的建筑拆除领域站住了脚跟。今年还经工商部门注册拥有了自己的拆除公司。
一个来自渝东贫困山区的打工仔,如何远赴他乡在“建筑之乡”站稳脚跟,还拥有了自己的建筑拆除公司?日前,记者特地拜访了这位有着传奇经历的重庆人。
怀揣梦想,辗转来到大上海
与老家的许多同龄人一样,朱文仁从小向往着改变贫困的家境,初中毕业后便怀揣梦想投入打工大潮。上世纪80年代末,他辗转到湖北当阳和宜昌等地,没有技术的他在砖厂、建筑工地和塑料厂做过小工,一天只能挣5、6块钱。一年下来,根本没有多少积蓄。有一次,还遇到了一位黑心老板,一天做十几个小时的工,只承担非常粗劣的伙食,却从不提工钱。几十个打工仔别说给家里寄钱,就连买块毛巾、买管牙膏都困难。实在熬不下去了,工人们去向老板讨要工钱,结果老板叫来几个社会上的混混,把他们打得鼻青脸肿,鲜血直流。
身无分文的朱文仁只得变卖了行李,离开湖北,经老乡介绍,到了用工比较规范的上海。举目无亲的他在上海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活——拆房小工。
朱文仁是个做事认真、吃苦耐劳的小伙子。正是这个优点为他创造了机遇。1995年的一天,经熟人推荐,朱文仁到一位建筑老板处揽活,开始这位老板半信半疑让他试着干干,朱文仁却在一夜之间找来了30多个人,第二天就到工地上开始了拆除,立马令老板刮目相看。工程结束,朱文仁负责拆除的工地不但快速高效,而且还没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凭着精明能干,他很快脱颖而出,从1996年开始,他走马上任上海曙光爆破公司工地管理人员,总算在大上海有了一只稳定的饭碗。
样板工程,亏了也得干
当刚20出头的他正在为美好未来编织幸福的花环时,命运又和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1997年春天,朱文仁因急性阑尾炎而被送进了医院,手术花去了他手头的积蓄。后续治疗没有钱,医院停药,刀口开始发炎。正在他绝望的时候,一个朋友从外地赶来,给了他2000元,朱文仁才算把命拣了回来。
出院后,朱文仁丢了上海的工作,他身无分文来到了启东。那时,正逢我市长江新村部分地段拆迁改造,他就带了10多个老乡承包了零工活。虽然他是个小工头,但结算下来只得到了一点生活费。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朱文仁懂管理,会组织,讲情义,靠得住的品格特点,被一对从事拆除工程的夫妇看中,他们把启东的拆除工地都交给朱文仁打理。由于在施工过程中特别重视安全生产,拆迁的质量和效率都相当高,朱文仁在圈内崭露头角。
2003年正是我市城市建设大推进之年,原市政府地块要拆除,而且这还是个样板工程,要求很高。由于折除过程中还有配电房等设施的搬迁,工程不仅时间紧,而且还可能要亏本。这时,有人劝朱文仁放弃,但是一向讲究诚信的他却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工程既然通过竞标接下来,亏了也得拆!”工程结束他亏了六七万元,但是,朱文仁的人品不仅在圈内同行间叫响了,还给我市有关部门的领导留下了良好印象,为以后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定居启东,把事业做得更好
10多年在建筑拆除领域打拼,朱文仁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建筑拆除和管理经验,他经过认真钻研、严格考试,还获得了我省有关部门颁发的工程技术人员证书。为了把事业发展得更好,他决心创办自己的拆除公司,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今年1月,南通市诚智建筑拆除有限公司在启东登记注册,成为我市首家具有专业资质的建筑物拆除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公司在全省建筑拆除行业排名中,进入了百强行列。
事业有成的朱文仁还是个特别热心的人。今年4月,他听说一位同在启东的四川老乡家孩子得了白血病,就马上拿出3000元,还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组织在启同乡一起捐款,为这个孩子筹集了14000多元救命钱。
“启东是个好地方,地理环境好人更好”,朱文仁说,“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启东人从来没把我们当外地人来看,拆除工期紧、任务重的时候,连市领导们都到工地上来慰问我们。有关部门总是为我们着想,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社会上还有许多人关心、支持和鼓励我,我有信心在启东把事业做得更好,成为真正的新启东人。” 本报记者 陆伟 通讯员 李新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