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美貌姑娘黄少英爱上伤残英雄顾介兵,在家人的反对声中他们真诚结合。“照顾你一辈子!”一句朴实的诺言背后是无尽的付出,至今她都无悔又无怨。
两鬓染霜的妻子,手牵着腿脚不便的丈夫,每一次外出和归来,每一个黄昏或清晨,那份细细的叮咛、那份温馨的呵护,令人动容。8月28日,记者采访了汇龙镇汇龙村的顾介兵、黄少英夫妻,记录下一段铁胆英雄与贤慧妻子牵手相依相爱的感人故事。
说起尘封的往事,顾介兵平静中有点激动。当年,顾介兵是福建军区某炮兵团的一位代理排长,1977年2月,在一次新兵实弹练习过程中,一位山东籍新兵慌乱中将一枚手榴弹扔在脚边,眼看导火索在“嗞嗞”燃烧,十几个战士的性命危在旦夕。顾介兵来不及多想什么,整个人扑了上去。手榴弹爆炸了,他只觉得眼前一黑,天旋地转。十几个人的性命保住了,他却倒在血泊中。也许是上苍眷顾,在福建军区医院昏迷18天之后,顾介兵醒了过来,但他颅脑严重损伤,小半个头部是由医学辅料填充的,运动神经严重受损,成了三等伤残军人。在部队医院休养一段时间后,次年,顾介兵拖着病痛的身体,退伍回乡了。
从一个年轻英俊的军人变成一个残疾人,原来的对象离他而去。正当他迷惘之际,一位善良、美丽的姑娘在知道他的事迹后向他抛来了绣球。她便是黄少英。家人强烈反对她、阻止她,亲戚朋友多少人劝她:“你不要头脑发热,今后要吃煞苦头的。”出于对英雄的真心仰慕,她认准了一个理:能为战友舍生忘死的人一定有颗金子般的心,我想照顾他一辈子。一时间,黄少英成了名人。她的事迹上了当时的南通市报,县里的广播电台。她的哥哥一气之下把家里的广播摔了个粉碎。但她心意坚定,最终家人拗不过她,同意她嫁给顾介兵。
刚结婚,生活的艰辛便向黄少英撩开了真实的面纱。记得新婚第二天,由于运动神经受损,顾介兵癫痫病发作,口吐白沫、全身抽搐不止。黄少英强忍住眼眶里打转的泪水,很快镇定下来,抚摸着他,轻声安慰他,在妻子温暖的怀抱中,他渐渐恢复了平静。顾介兵生活不能自理,她从拧毛巾、挤牙膏开始,把所有的家务都包了。顾介兵夜里睡眠不好,常要腿抽筋,一听到轻微的呻吟,她总是披衣起床,帮他按摩。
“少英嫁给我,没享过一天福,为这个家,为我,她操劳太多了。”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顾介兵说起妻子不禁红了眼圈。随着一双儿女的出世,黄少英更忙碌了。每天早晨,她先帮醒来的丈夫穿好衣裤鞋袜,然后烧饭洗衣,伺弄孩子上学。傍晚,下班后,先要到地里忙活再回家烧饭,一家人吃过晚饭,她一边照顾孩子复习,一边帮丈夫按摩。收拾停当往往已是深更半夜。
尽管有民政部门的补贴,但一双子女要上学,顾介兵的病又需长年服药,经济上常常是入不敷出。一家人在苦难的磨砺中前行。黄少英在工厂打工,月月出满勤,连请假走趟亲戚都是很奢侈的事。从没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从不敢大手大脚花钱买点好吃好喝的。2000年,很多人家都用起了液化气,但为省点钱,他家总是用土灶,由于地不多没有柴烧,她到附近泯沟沿上砍芦苇,到木器店里讨木屑花。为贴补家用,顾介兵到一农贸市场上设摊卖塑料制品,黄少英一早把他送过去,摆好摊位。晚上下班后,烧好晚饭、干完自留地的活,又急火火地赶去接他。夜幕下,夫妻在乡村的小路上喁喁细语是经久难忘的回忆。
在邻居们的印象中,黄少英不像是柔弱的女子,倒像个能干的男当家。2001年家里盖新房,也全是她操的心。几十平方米的场心里填土、砖屑都是她在下班后用手推车推出来的。几个月时间,她又黑又老,1米60的个子瘦得只有80斤。就这样,她在邻居惊诧的眼光中盖起三层楼。
就在这手牵手的搀扶中,在日复一日的呵护中,27年来,她全身心的付出为他营造了溢满爱的港湾。“没有风雨躲得过,没有坎坷不经过,所以安心地牵你的手,不去想该不该回头。”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是他们对爱的理解和彼此的承诺。如今,儿子已结婚成家,女儿在读大三,夫妻俩坚信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朱柳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