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协飞,市民发局综合服务科科长。他立足岗位,积极为民营企业做好服务工作。近日,他被评为全市工业经济服务部门的“服务明星”。
8月23日下午,记者在市民发局综合服务科见到蒋协飞时,他刚从南京回来。此次去南京,他主要是把企业拟报项目的申报材料送到省中小企业局,并与有关领导进行沟通,介绍一下项目情况,为这些项目争取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
每年,一有这样的扶持资金下拨,蒋协飞就会立马到企业,对全市的各个项目摸摸底,排排队,通知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申报。7月底,有一项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类项目专项扶持资金下拨,蒋协飞及时把信息反馈给了新办企业——启东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有限公司,让其别错过机会。公司得到信息后,积极组织了申报。材料汇总到蒋协飞处时,他发现,该企业是以创业机构申报的,而蒋协飞认为其完全符合以创业基地申报的条件。因为以创业基地申报比创业机构争取到的资金多,因此,蒋协飞马上要求企业重新组织填写申报材料。由于当时离上报的时间已非常紧了,蒋协飞把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说明后,先把电子材料传了过去。接下来,连续一星期,蒋协飞加班加点,和该企业负责人一起,对照有关指南,把申报的各项材料准备齐全。然后,蒋协飞又马不停蹄,把申报材料在截止期前送到了南京。
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蒋协飞以自己的服务赢得了广大企业主的好评。而蒋协飞说:“作为民营经济发展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就是要做好服务,履行职责,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插上飞翔的翅膀。”
近几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扶持举措,营造了“人人想当老板、个个争当老板”的创业氛围,中小企业发展迅猛。而蒋协飞在与这些企业接触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企业主注册商标的意识很淡薄,有的甚至认为自己的企业规模小,完全没有注册商标的必要。为这,蒋协飞经常与企业主沟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有些企业商标注册后,名品效应已初步显现。这是蒋协飞最愿意看到的。但也有些企业因为没有及时注册商标,而遭受了经济损失。王鲍镇一家生产钨丝的照明器材厂,创办已有十多年。生产的“万隆”牌产品主要销往浙江等地。蒋协飞多次与企业主接触,希望他能及时注册。而企业主不以为然。今年6月的一天,那位企业主碰到蒋协飞时,连声对他说:“真后悔没听你的话。”原来,“万隆”商标被天津一家同类企业注册了。蒋协飞说:“有些企业往往要在吃了苦头后才意识到注册商标的重要性,但为时已晚。”蒋协飞觉得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还要继续加大督促的力度。今年,他们的目标是完成300个注册商标任务。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各项培训必不可少。蒋协飞发现,请进来、走出去等培训形式虽好,但费用大,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项负担。今年5月,由省中小企业局和省电信公司联合推出的网络在线培训工程,以其培训成本低、培训效果好等优点深受中小企业欢迎。蒋协飞得知这一信息后,积极在我市各企业中推动这项工程,鼓励企业参与此项培训。为了让培训人员感同身受,他组织企业有关人员到南通现场观摩。并请专家来启,向各企业推介此项培训工程。同时,在市民发局安装了软件,供各企业免费收看。江苏恒源液压有限公司有关人员在接受了几次培训后,感到受益匪浅。现在,此项工程正在各企业推行,受惠的将是企业的各个层面。
服务企业,服务民营经济发展,48岁的蒋协飞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一个民营企业服务员的角色。 本报记者 范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