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蓝天同行
时间:2007-08-28 A+   A- 举报

茅顺平,60岁,中国民航总局空中交管局党委书记、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他长期在空军部队工作,历任军区作战处科长、处长,作战部部长等职。1994年转业到民航总局空中交管局。

他是蓝天卫士,几十年为保卫国家的领空安全默默奉献;他是空中交警,指挥着各型飞机有序高效地运行;他是天空耕者,日夜为开发空域资源而勤奋耕耘。他就是启东籍优秀儿女,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党委书记茅顺平。

生于1947年的茅顺平,老家在当时的聚阳乡。1968年初,他说服寡母,应征入伍,当了一名空军部队的战士,从此他就与飞机做伴,与蓝天同行。

他在空军部队服役27年,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空军作战部部长。他长期在师、军、军区空军以及空军司令部工作,具有相当丰富的组织指挥经验。他精于运筹帷幄,善于出谋划策。他在军区空军、空军指挥所担任总值班员上百次,准确处理了敌机侦察、边境袭扰、飞机遭劫持等情况,及时处置了部队训练、转场过程中发生的紧急情况 。

一次,在军区空军指挥所担任总值班员时,空军某部的一架飞机在转场过程中,当飞至某城市市区东侧上空时,飞机突然有一台发动机发生空中停车,负责对空引导的领航参谋紧张极了,连说话都发抖。茅顺平立即提醒领航参谋保持镇静,严密监控,正常指挥,坚定飞行员处置特殊情况的信心;指挥作战参谋立即了解该区域境内空军机场的活动情况,确定备降机场;同时指挥空中飞行员保持高度警惕,控制好飞行状态。1分钟后,作战参谋报告,某备降机场正在组织飞行。他迅速接通了该机场飞行指挥员的电话,指示其本场训练飞机避让,全力以赴保证故障飞机备降。这一系列决策在5分钟内完成。而后他向当日值班指挥员——军区空军司令员作了报告。数分钟后,司令员进入指挥所,听取汇报后,表扬值班人员处置正确。在军区空军指挥所值班人员的指挥下,故障飞机正常进入备降机场区域。过了10分钟左右,备降机场飞行指挥员报告:“飞机安全降落。”从而避免了一次可能发生的事故。

转业,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人有大志在,何处不翻飞”,茅顺平对此泰然处之,乐观以对。人生道路的变化,并没有改变他对蓝天的眷恋。1994年转业时,他选择了民航这个行业,负责民航空中交通管制指挥工作。从此,他以智慧为依托,以蓝天为舞台,在新的征途上努力耕耘。

天空,是那样的广阔无垠,可是成百上千架飞机同时飞行,又显得是那样的拥挤。如何使国家的空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是他日思夜想的课题。1995年,他兼任香港与内地大型基建协调委员会空管专家组组长,负责处理珠江三角洲地区空域问题。该地区空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地区之一,香港、澳门、深圳、珠海四个大型机场,相距只有几十公里,且跑道方向不一致,使用的计量单位不一,如何使四个机场能够同时、顺畅、安全运行,是个棘手的问题。为了保证香港新机场按时启用,他带领内地空管专家与香港、澳门的空管专家,经过两年多时间七次协商,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终于研究设计了符合国际民航组织标准、保证四大机场同时运行的飞行程序,受到了国际民航组织相关专家们的充分肯定。

1996年,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在广东珠海机场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以下简称珠海航展)。飞行表演是珠海航展的重头戏,也是吸引观众、客商的亮点。组织飞行表演,当时在民航系统是个全新的课题。民航总局责成空管局负责组织。时任空管局副局长的茅顺平,以其丰富的组织空军部队进行实兵演习的经验,在一周之内,制定了珠海航展飞行指挥保障规定和紧急救援演练计划。在第一届航展期间,他与同事们组织飞行表演566架次,保证了安全,受到珠海航展组委会的表扬。

家乡人民有求于他,他总是有求必应。凡是与茅顺平接触过的人,都被他平易近人、热诚待人、乐于助人的精神所折服。他心中装着群众,对于群众的需求,即使有较大的困难他也想方设法去办理。以服务家乡为例,他多次调动飞机为启东的空中摄影提供保障;他不厌其烦地协调部队及政府有关部门在启东建设直升机场;他迅速协调有关航空公司派遣公务机送外商到启东考察;他亲自组织指挥直升机到启东执行紧急救援任务。

这两年,茅顺平几乎一有机会,就要回家乡看看,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更是让他欣喜不已。他说,去年6月他回到家乡感到非常激动,家乡不仅经济在加速发展,而且城市建设、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衷心地祝愿家乡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满。       本报通讯员   经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