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病情严重和家境贫困,一肝病患者欲放弃生命。生死边缘,邻居们自发组织募捐并鼓励他接受治疗,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邻里故事。
8月6日,肝研所内科病房。25床的顾浩升望着窗外的骄阳,心中十分安然。就在1日那个绝望的清晨,突然前来的村民们敲开了他紧闭的大门,将他从死神手里拯救出来。“是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想起这些天来,相识的、不相识的人们为他在烈日下挥汗奔走的情形,顾浩升的眼睛湿润了。
家住合作镇杨同村11村民组的顾浩升是个勤快的泥匠,凭着一身好手艺,几年前家中盖起了一幢小楼房。务农的妻子勤劳能干,儿子活泼可爱。日子虽然不甚富裕,但其乐融融。好日子才开头,厄运却降临了。三年前,妻子患上了白血病,心急如焚的顾浩升跑遍了所有亲威家,借上钱带着妻子到无锡、苏州等地治疗。但是,这一切没能留住妻子的生命。2004年10月,妻子去世,留下了无限的留恋和一大笔的外债。同年11月,顾浩升即被查出患上了肝腹水。在市肝研所住院治疗了20多天,因为无力支付医疗费用,感觉好转的他便悄悄回了家。
此后的日子,体力大不如以往的顾浩升已无法做工。无力偿还债务让他觉得无颜面对亲戚,由此深居简出。儿子也无奈辍学,到南通当了学徒。两年多来,顾浩升只靠着普通药物的维持。到今年7月,他腹部鼓起,脸色焦黑,黄疸明显,病情开始恶化,死亡正在一步步地逼近这个才44岁的中年汉子。
7月31日傍晚,住在顾浩升北宅的陆正兰老人像往常一样,隔几天前来看望一下。眼前的景象令这位善良的老人大吃一惊:顾浩升独自一人躺在铺着席子的地上,奄奄一息。老人慌忙中找到了附近81岁的残疾军人童祖良,商量该怎么办。童祖良急忙叫住了从埭路上经过的沈东老师。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那个晚上,村民们聚集在埭路上:“我们得想办法救他,他还年轻啊。”村民们再去顾浩升家时,他已关门休息了。
就在这个闷热的黑夜,万念俱灰的顾浩升支撑着虚弱的身子写下了一封遗书,准备了农药。做完这一切后,他躺在地上不能动弹,在泪水中昏睡了过去。
第二天清晨,一阵急促的拍门声把顾浩升惊醒。打开门,有人在楼上发现了遗书,随后又找到了农药,村民们开始焦虑起来。有人开始做顾浩升的思想工作,有人去找顾浩升的亲属,有人商议搞募捐活动,一个自发的救援活动悄然开始了……
当日上午,村民们把顾浩升送进了肝研所治疗。与此同时,一场波及整个村民组的募捐活动正在进行。邻居季新忠掏出100元,荣军童祖良拿来100元,沈东也捐上100元,村会计张海华、村民组长蓝亚如也立即加入捐资行列。家境贫困、卧病在床的村民郭水兰,也赶来捐了10元钱……
第11村民组是由原先4个村民组合并的,很多村民从来没见过顾浩升。在童祖良、蓝亚如、沈东等人的奔走相告下,他们被顾浩升的不幸遭遇深深打动了,纷纷送来捐款。离顾浩升家较远的小镇上,做小生意的施锦明二话没说,掏出100元钱,还鼓动隔壁开店的侄女捐资。短短5天时间,村里41户居民捐款3745元,其中一半的居民与顾浩升素不相识。期间,经常有村民前往肝研所看望顾浩升,宽慰他,鼓励他配合治疗。
这个特殊病人引起了肝研所的注意,所长陈陶阳知道情况后,立即指示内科病房,尽全力做好医治工作,尽可能使用合作医疗可报销的药物。内科主任倪志权和副主任樊永茹被村民们的义举所感动,他们竭尽全力挽救着顾浩升的生命。
浓烈的关爱驱散了顾浩升心中的阴霾。虽然由于长时间的耽误,他的病情不容乐观,但为了身边所有的好心人,为了村民们良好的祝愿,顾浩升决定勇敢面对病魔。“如果我的病好了,我一定要回到村里好好报答他们……”他的求生欲望从来没有这样的强烈。